先關注別人的情緒,盡量準確的描述對方的感受。關系越近,描述越準確。認可別人的情緒,表示理解。
先關注情,再關注事。
婚姻 家庭關系當中,會有很多共情的需求,當一方達不到對方共情的需求時,就會有別人替你共情。
共情第一步,接受。
接受別人有情緒的事實,關注他的心情,用接納的態度,允許他心情不好。很多人不接納有負面情緒的人,在對方聽來,就是不理解。接納他的情緒,就是接納他本人。
坐在他身旁,認真傾聽。我感受了你內在的感受,允許你有這樣的感受。在對方看來,你關注我的感受,理解我的感受,這就是接納。
我心中有你,即接納。
I feel you!卡梅隆 阿凡達
語氣不能太肯定,不是關注事,用好像,是不是等不確定詞匯。
第二步,分享。
引導對方說出來他的感受,可能不是這個事引起的,也許是更多情緒的積壓。傾聽對方內在的聲音。僅僅是聆聽,就能釋放更多。很多人的情緒壓在心里,非常難受,人人都有被聆聽的需求。認真聽完,不打斷對方,完整聽完。有時候他不愿意說完,稍稍調整后會繼續說完。
第三部,這也是一種肯定。
不是對事的肯定,而是肯定他起情緒的邏輯。
起情緒的邏輯,是什么?
是問句,不是肯定句。容易造成錯誤的引導。
第四步 引導對方去看,有沒有做得更好的地方。
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對方。
啟發對方理解他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通過問為什么來實現。
做更多的思考,徹底瓦解起情緒的邏輯。
引導對方找到解決未來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