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出軌,以及婚姻的歷史

Vol.01,婚姻制度

現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在非洲,距今約700萬年。

暫且以此作為人類起始:700萬年前有了人類,430萬年前人類的交配活動不受限制,也無禁忌。

石器時代,人類學會使用工具的同時,婚配開始產生限制。人群分成不同群體,同一氏族的女性們居住在一起,從外族找來男人一同共享,這便形成母系氏族。

母系社會維系約300萬年后,距今約6000年前,因農業的出現,社會開始產生剩余財富,剩余財富的出現造成氏族內爭奪與氏族內部分化。

最先施行父系承繼的游牧部落,此時開始不斷向農業部落入侵,母系氏族遭到進一步的分裂與削弱,并漸漸地被父權取代。(自然,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所取代的過程自然是繁復的,但我們又不是在講歷史,管那么多作甚。)

婚姻,就起源于父系社會。社會剩余價值的出現讓男人們產生擁有“可以確認為自己后代”的念頭,以免財產旁落。

因男人們的此種要求,社會經濟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氏族與部落即漸至衰亡下去,婚姻制度取而代之。

但是吧,對于后代究竟是否確實是自己唯一的血脈,男人們并沒有把握,至少他們可不像女人們那般確信。因此,專偶制出現了。

專偶制,也就是專一的配偶,以此來確保孩子真的是自己的骨肉。初始的一夫一妻制就這樣產生,但當時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說雙方無論哪一方覺得不滿意,對方都是不得攔阻,可以立即分手。(如今看來我們倒像是退化了似得。)

所以說一夫一妻這個制度最初的形成,完全是基于經濟利益的原因罷了。男人們限制女性為自己唯一的交配對象,目的是為了生出可以確認為“自己”骨肉的后代。

經過這么多年,現代婚姻也并沒好到哪兒去。談起來頭頭是道,看上去倒也其樂融融。但婚姻的實質只有在分裂的時候才會血淋淋地呈現,屆時擺在臺面上的無非兩件,財產與孩子——財產分割與孩子撫育……說到底都是財富,金錢而已。

呵,還以為進化的多高貴?還以為婚姻制度先進?

基于利益考慮的婚姻制度,繁殖為主的婚姻目的,哪里先進?笑話罷了。

Vol.02,寡人有疾

“出軌為男子之天性”,這句話應該改一改,“出軌為男女之天性。”“寡人有疾”也該改一改才是,臣妾也有疾呀。

若所謂忠貞完全是基于一對一的肉體關系,那么自從有人類以來,出軌就存在。

婚姻中男女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出軌被發現了的,另一種是出軌還沒被發現的。也許還有第三種,正準備出軌的。

好吧,如果誰非要來告訴我男性就是沒進化好啦,好色出軌都是天性啦……我都很想嘴唇下拉鄙視地沖他吐出一句:呸。父系社會不過區區六千年罷了,天性發展的居然如此之快,借口如此之堂皇,還真是“下半身思考”方能得出的結論呢。

按照肉唐僧在《被劫持的私生活》中講,母系氏族,對性一方面不道德的必然是女人。她的身體以及她的生育,是為了壯大氏族,“不道德”指的是她拒絕使用她的軀體完全她的任務與她的貢獻。

在父系社會,“道德與不道德”反過來,道德成為禁欲的同義詞,不道德則是淫蕩的代名詞。

即便如此,依舊問題不斷。

男人將女人們禁錮在守貞的房間里,他們自己卻不樂意只同單一的個體發生性關系。作為既定規則的制定者,男人們輕而易舉地就給了自己很多特權。

長此以往,社會風氣變得非常奇怪,男人出軌見怪不怪,妻子忍氣吞聲甚或沆瀣一氣去罵女方;女性出軌社會聯合起來共同聲討,依舊是去罵女方,比如馬蓉與王寶寶。

或者深點追究去,女性出軌對于男人來說是一種對他能力的踐踏(自以為),以及社會尊嚴的破壞,以及周圍男人的嘲笑,惡而自私。說穿了也無非是“你居然沒能看守好你的財富而讓他人染指”的能力不足的笑料。而男人,自從進入父系社會后,大多是從不愿稱為笑料的。

于是,在忠貞方面的苛求便越發怪異起來。以至于社會會贊揚那些自小未見過夫君便守望門寡的女人、那些夜不成眠以數銅錢壓抑一輩子性欲的女人……額,也許夜晚數豆子的出處在這兒嗎……咳咳。

與此同時,男人們在尋花問柳,尋花問柳被發現后卻宣稱“這是男人好色天性罷了”“不過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下的錯誤罷了”……不值得大驚小怪啦。額,全天下男人得罪誰了要被拉出來背鍋?大概只有低層次道德感的人才會把其他人都拉到與他一樣的層次來為自己辯護吧?倒不是說,不能辯解,只這種辯解語言太慫太低級,他們甚至連“這就是我心底的欲望這就是我想要的”這種話都不敢說。

只有惡劣的品質才會拉上他人,美好的品質從來唯我獨有。向來未曾聽出軌男性說過“我不過有了點兒全天下男人都擁有的名氣罷了”……

更讓人不齒的一點在于,雖然我有錯誤,雖然天性惡劣,雖然污濁,雖然品德丑陋,但不要改哦,下一次照常使用同等理由,省心嘛。

Vol.03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男性出軌我們大多歸于“天性”,女性出軌我們大多歸于“道德”,扯出道德這面旗幟,壓制她,最好讓她不得好死,做一個良好的道德表率。

當然,偶有例外。比如中世界的歐洲,偷情成風。有一個時期,法國男性若要若想與妻子同房,需提前預約。

梅列瓦爾伯爵某次忘記預約,推開妻子臥室的門,發現妻子躺在床上,身邊還有一個年輕軍官。

“夫人,您太不小心了,萬一進來的是別人呢?”伯爵溫言說罷,平靜地離開房間,還幫忙帶上門。

此舉被法國上流社會大加贊揚,丈夫冷靜,妻子也擁有優雅的激情——公爵離開后,他的妻子堅持讓驚魂未定的情人將方才被打斷的事情做完。

其實“柯立芝效應”說的并非只是雄性為了更多的后代而選擇與更多的磁性發生關系,另外一層是女性一方一樣存在不滿。

也許不滿才是出軌真實原因。

但社會對她們就遠遠沒有對男性那般寬容,常常會激發起男性任何品味底線都不要了的辱罵與以曬隱私的方式泄憤之舉,哪怕他們自己早已經是婚姻里的出軌者。

道德與不道德之說在出軌這個話題中并不成立,過于夸大兩性差異與絕對化,也不過是在污泥里打滾,除了制造出更大的兩性對立,沒有任何作用。

任何普遍性的社會形象都不應該單一且隨便地打上性別標簽,而拒絕去深入探討與研究。

這種偷懶說白了……很多時候都只是為了維持并保證or加強自己一方的性別紅利。

Vol.04

出軌其實是一個很低級的話題,恰因其低級,所以人人皆可參與。

單用“出軌”這個詞太武斷,發生這種情況有多種因素。但它依舊說明婚姻關系的脆弱,彼此都只有生活上的依賴與感情上的習慣,而無實質的、真正的、深刻的心靈鏈接——也就是,并無真愛。內在聯系的缺少或根本沒有,關系就會過于薄弱,外面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擊垮相互之間的信任關系。

所以對兩性關系的探究與討論,不能單單夸大“男女差異”,以此作為討論基礎,這是陷阱。表面功夫的男女差異論,掩蓋了問題實質。

我們以為對方出軌自己難過是因為太過于愛ta,有時候這是錯誤的想當然的看法,潔癖般要求身體忠誠將之看的比天大,這其實就是對彼此關系的不信任,因缺少心靈契合,身體的絕對忠誠就成為驗證對方依舊屬于自己的唯一證明。但殘酷的是,即便是有婚姻這層關系,婚姻中的人也對彼此的身體沒有獨占權,對方并不是你的所屬物,ta的身體依舊受個人支配。

是以當我們進入一種關系中,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接受其有結束的可能。婚姻一旦被組建,也意味著我們就得接受其有出軌或碎裂的可能。若關系的維系之物是愛,那么完全不存在背叛一說,愛情本是瞬間易逝的東西,誰都有愛與不愛的自由,也都有變化的權力。

戀愛劈腿,婚姻出軌,世之常態,不分男女。面對常態事件,重要的是如何冷靜地事后交流與解決之道。除此之外,沒有人有權力以“愛”的名義去懲罰不愛自己的人,也沒有人有權力以“婚姻”“夫妻”的名義毀掉出軌一方。

出軌是犯錯行為,并不是犯罪行為,到不了人人追殺全民捉奸那一步。真有這個時候,無恥的應該就是打著鬧著張揚著要去捉奸的人罷。

有種難得的情況是,即便ta出軌,如果ta愿意回來,我還是愿意的呀,這也很好啊,兩人依舊相愛的話,出軌有什么了不起的啊究竟!

所以我的結論是出軌沒什么大不了的,婚姻這種落后的制度并沒有綁架個人身心自由的權力。咽不下這口氣就離婚好了,愿意過就繼續過下去,有心靈交流的繼續有心靈交流,有其他維系之物的繼續被維系著,沒什么不好。

那么,問題來了,請問你怎么看陳思誠出軌這事兒啊?

對這個問題有發言權的是人家的妻子,我們還是消停點兒好了。推薦兩本好玩兒的書:肉唐僧《被劫持的私生活》,伊麗莎白阿伯特《婚姻史》,以及厄爾代普的《夫婦們》。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