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史蒂芬.柯維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的影響力在于你的榜樣作用和引導能力,前者源于你的品德,是你的真我,別人的評論,或者你希望別人如何看你都沒有意義,我在同你的交往中已經清楚了解了你。”
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只是,我認為不一定要在實際的交往中才會了解一個人,或者說不一定要在實際的交往中才能夠發揮一個人的影響力。
比如雪漠老師,我與雪漠老師的精神、思想神交于他的諸多作品中,我從這些作品里感受著他的人格。所以,雖然我沒有見過雪漠老師,但是他已經在對我發揮著積極、正面的影響力。
當然,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心靈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心靈世界之廣大,不是我們以世間智慧所能猜度的。
我們在與別人溝通時經常犯這樣的毛病,在沒有聽清楚對方說什么之前,在沒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之前,就匆匆忙忙地妄下斷言。我們盲目自信地以為,自己的直覺和判斷一定是對的,但結果往往是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史蒂芬.柯維把聆聽分做了五個層次,一是充耳不聞,二是裝模作樣,三是選擇接收,四是聚精會神,五是移情聆聽。
我實在太喜歡這個分法兒!
移情聆聽是最高層次的聆聽,是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是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處境、感受、思維模式、心理動力的聆聽。
傾聽的目的是為了真正的理解對方,能夠走入對方的心靈世界,是為了發自內心的陪伴。只要你是真誠的、純粹的傾聽,對方一定可以感受的到。
傾聽是沒有雜染的、心與心的深度交流。
我們很難全心全意地傾聽對方,對方很難感受到我們的誠意,那是因為我們傾聽的時候,往往做個樣子而已,心根本不在那里。
如果沒有用心傾聽,不如不聽,否則對方會有被敷衍、被侮辱的感覺,只會令情況更糟。
真誠的傾聽,是高質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