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課程,主題叫做“是什么決定了學習效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了解,如何讓學習更有效率,如何放大自己的努力效果。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就會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率,學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
提高效率的第一種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學習,有足夠的自主性。
有目的的學就是要解決平時所遇到的,范圍太大,不知道學什么,這類問題。學什么是有目的的學,學習的就是上周所說的,思維方式、專業知識和執行技術。
假如在學一樣東西時,能克服一切懶惰、拖延,那說明有很強的自主性。學習自主性的兩大來源,一是興趣,二是急用性。兩者首先要思考的是急用性,興趣并不能支撐你到入門,但你現在急需要解決某些問題,反而會使你迫不得已學習。當然,最完美的情況是你既有興趣又急用,但兩者只選其一時,需考慮急用性。急用性能及時使用這些知識并得到反饋;符合正確步驟能更深刻理解知識;會提醒學習堅持下來。
具體的執行步驟:
1、列舉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清單。
2、做緊急排名。
3、豆瓣上尋找相關問題的書單。
4、從目錄和框架出發,找出著急閱讀的章節。
5、為問題記錄答案。
6、其他章節閱讀。
提高效率的第二種方法:利用別人經歷和思維去學習。
學習別人的經歷會增加我們的生活經歷,跳出自己原先固有的生活經歷。在看到社會事件或周圍人所經歷的事情時,要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他是咱們做的,結果如何;與他做法相比,我的優缺點是什么。
例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海底撈后廚事件,我們一看到這件事,第一反應是,我今后還要不要去海底撈吃飯,這就是我們平時習慣性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用潛意識中消費者的經歷來解決事情。我們可以站在公關的角度,思考如何處理這一事件,并與之后官方給出的意見相對比。
學習別人的思維,是要學習學識好或者你欣賞的人。
首先要獨立思考,闡述自己的觀點;理解不同的觀點,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觀點;結合其他人的觀點,豐富自己的觀點。
提高效率的第三種方法:積累更多的背景知識。
積累背景知識可以幫助理解、記憶和認知。我們通知背誦知識點,經常會說不能死記硬背,要理解著背,就是要在知道了背景知識的前提下背誦。
有些作家在寫作時,會刻意省略一些信息,需要我們在閱讀中找出來,充實背景知識。例如:馬克喊道:我不會在老板來吃晚飯時,使用新燒烤爐。其中所包含的就是,馬克對于新燒烤爐的使用不是很熟練,為了不想在老板面前出錯,所以不會在老板來時使用。
找到趨勢,定位重點。所有事情都是不平衡的,要找到投入產比更高的地方。
加持杠桿。就是要付出少的勞動,得到更多的回報。
保持充沛的熱情,挖掘更多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