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準則是什么?之前一直覺得自律的生活狀態是不能打破的。由于談了感情,進入了兩個人的生活,慢慢地自己也適應了有些彈性的日常生活。但盡管如此,我依然覺得生活還是要有準則,這個準則不是條條框框,把一天10幾個小時框死,而是在我們面對平淡的時刻,我們可以做點什么。
上午在辦公室,看了半天的增值稅,到了中午有點困意,趴在桌子上睡了半個多小時。醒來后繼續聽了一會音頻,就準備吃飯辦事情去了。本來的計劃是下午回來之后休息一會,起來干正事,但休息了一會就開始躺在床上玩手機,聊天。現在覺得這樣也沒什么,但是對于自律過度的自己,稍微偏離一點生活的軌跡,就會很不適應,像是做了什么錯事一樣,而且這樣的狀態還不易調整過來。
自己的感覺是,過于嚴謹的生活也會出現問題,這樣的生活狀態會比較枯燥和無味,而且很容易產生壓力,然后難以延續。比如做一件事做了差不多半天了,這時候就需要放松一下,否則再做下去心里就會暗示自己已經勞累,需要休息。哈佛幸福課里面的一句話很對:其實有壓力沒有錯,但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安排休息。我們經常忽視了休息很運動的價值,因為總覺得過多的休息是浪費時間,過多的運動時浪費精力。實際上不然,實驗表明,充足的休息能夠讓我們提高效率,適當的運動能夠讓我們保持精力。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嚴謹,應該是生活的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行為方式。高效率的生活,應該是有緊有松。
那么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兩個問題是:1.當無所事事的時候該干什么。2.如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根據自己的經驗,無所事事也并不是沒事干,而是突然對于自己做了挺久的事情產生了一點疲憊和厭倦,而又不知道想做其他哪些事。潛意識里的想法是:做事,總需要一種狀態,而此刻我的狀態不對,所以不能繼續做當下的事情了,需要放松和調整一下。根據自己的追求和愛好,覺得處于這樣的狀態可以做幾件事。
一是看書。
在工作的時候看的書已經很少了,如果不利用這些時間再看看書,很多新的東西自己就無法得知,把看書當成一種習慣,當成一種嵌入生活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成一種興趣。當然,看書還是帶著問題去看比較好,有方向。在某個領域展開主題閱讀,是一種非常棒的體驗,比如此刻你就可以拿下筆列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然后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一個領域,開始搜集資料,制定計劃,好好的了解一番。這樣的閱讀或許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二是運動。
運動在這種狀態是一種很適合的方式,大腦休息了,剛好可以調節身體,讓自己動起來,消耗能量,打破對之前長時間做一件事的厭倦。不過還是可以用女朋友的那句話提醒自己:運動不只是為了自律。運動帶給我的是一種生命的活力吧。
三是找其他人聊天。
平常需要和周圍的同學保持關系,就需要投入時間,而當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時,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看看周圍的朋友最近在干什么,尋找有趣的事,學習新事物,當然可能剛好朋友遇到問題,可以一起解決問題。當然保持和女朋友的聯系也是必要的,通過這樣可以加深平常兩個人的關系。
還有就是看看視頻,聽聽歌,打打游戲,這些都無可厚非。主要的是,當做完這些事之后,是否有讓自己得到調節,是否讓自己從中獲得了釋放,而又重新恢復了做事情的興致和精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有趣的好玩的新鮮事,只是我不知道,所以去探索,去尋找,相信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