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這本書是我昨天在toastmaster演講俱樂部得到的小獎品,今天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將它讀完,結合自己在參加俱樂部活動中的表現,將復盤里所傳達的思維模式應用于實踐,得到了很大啟發,經過自我反思,希望今后在演講與口才方面得到更大的進步。
復盤,本身是圍棋中的一個術語,是指棋手在下完一盤棋后,要在棋盤上重新擺一遍,看看哪里下的好,哪里下的不好。下的好的要繼承,下的不好的,要再重新擺的過程中探究怎么樣落子才更好。復盤,不僅僅是增長棋力的重要方法,柳傳志將復盤概念引入到生動的企業家故事中,意指要在頭腦中對做過的事情重新過一遍??纯茨睦镒龅脤?,哪里做錯了。做對了的地方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還是偶然碰巧。做錯了的地方,如何才能改正等等。
復盤的思維模式包括四個階段:回顧、反思、探究、提升,即回顧目標和過程、反思原因、探究規律、提升能力。前三個階段是復盤的過程,后一個階段是復盤的結果。
從自己觸動最深的幾點談起:
一
為什么是曾國藩?一個天資中庸、不顯山不露水的湖南人成為清中興第一人。
他在對過去郁結往事復盤中醒悟到,自己爭強好勝、越俎代庖的齟齬斗法與湖南官場鑿枘不合,想要包攬干預各種情事,卻不想辦理之時固然痛快干脆,而鋒芒畢露,剛烈太甚,傷害了清德、陳啟邁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無形中給自己設定了許多障礙。
由此得知,人成大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太愛出頭的人不能團結人,對己嚴,對人寬是也。
二
丟掉隨性,在工作中多思考,統籌安排,固化流程。
IBM在給華為做咨詢時提出這樣的觀點:沒有時間和精力將事情一次做對,卻有時間和精力重復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重復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因為沒有固化的流程,在管理上,泰勒制是鼻祖,他通過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分解生產動作,得出科學的方法,最佳的工位設置,最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化的操作方法,最適合的勞動工具,這導致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流水線應用了“先僵化、后優化、再固話”的套路——先熟悉所在的系統,等能夠熟悉使用之后,根據實踐發現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時候就可以對系統做一些小細節上的優化,不斷取得進步。
三
從盲目開槍到瞄著打,有計劃,有步驟,有準星。
人們常犯的錯誤,就是把過程當做結果,從而不能看清問題背后的更本質的東西。
《復盤》中給出了生動的例子:
老板:跟王總聯系好了么?
秘書:我打他電話了,沒人接。
老板:那我要不要空出那個時間段?
秘書:還不知道呢,我問下他秘書吧,剛才跟他秘書打電話也沒接。
老板:拿什么時候能確定呢?
秘書:不知道,我待會再跟他們聯系下?
老板:那如果還聯系不上呢?
秘書:…….
老板:有沒有給他們發短信?
秘書:沒有。
老板:有沒有給他們微博發私信或者即時通信上留言?
秘書:沒有。
老板:就是給他們打電話?
秘書:是的。
這個故事雖然充斥著滑稽與夸張的成分,但是否我們生活中也常出現只葉蔽目,不見藍天的短視行為?
復盤,可以讓我們看到,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是外在的不可控因素,有多少是主動的可以控制的因素,哪些是運氣使然,哪些是不可控因素,從而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環境,既不驕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更不找借口。
四
總結自己的親身經歷,經歷他人的成敗,都是復盤。
看書,是學生時代學習提高的常見方式,主要是通過學習他人總結出來的知識和規律,形成我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識框架,幫助我們提高對外界的認識。
但這些也不過是他人復盤得出的結論,未免有點“隔靴瘙癢”的意思,從自身經歷中得到提到,從“悟”到“覺”,記憶才深刻,理解才透徹。
復盤,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導自己,有的人覺得自己很牛逼,就覺得自己很行,一反省,才知道自己真的不行,還有那么多事做的不夠好,因為不是最好,所以才要去努力,才要去勤奮勤勞,才要繼續與別人合作。
五
文章同時強調位于高位的引導人不能擅自對結論或者觀點的好壞進行評判,因為引導人的職能是保證復盤流程的順利進行,是程序的權威,而不是觀點的權威。
六
要虛心,放空自己進行復盤。
人有一種常見心理,那就是只要是關于自己的,就覺得是好的。魯迅在《人生論》中這樣說過中國人:“即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中國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p>
復盤中,要坦誠,不要裝,那樣對別人有害,對成長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