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道成這道梗面前,建平王劉景素到底能不能平穩圖王呢?答案是,先不說蕭道成肯不肯遷就,劉景素平穩圖王想法落空的首先就遇到了一個大麻煩:親政的皇帝不是善茬。劉昱上臺之后的種種表現說明,這是一個把人不當人的頑童,殺人就像剁葫蘆一樣,這讓本來還想徐徐前行的劉景素心鏡破碎。因為劉景素所謂的英明神武是引起了陳妙登家族高度警惕了的,況且劉景素向來看不起寒素,在朝廷之中也有許多關系還糾葛不清,在這種情況下還碰上這么一個上下不仁的主子,他也算是倒霉到頂,性命都悠悠。
而劉景素為了在宮中營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的環境,他也是做了努力,《南齊書·高祖記》有一句話,“景素亦潛為自全之計,布款誠于太祖,太祖拒而不納。”這句話有深刻含義,為什么?因為其余人委身自結蕭道成,他是坦然接受的,但是劉景素這一次他卻果斷拒絕,是因為蕭道成看穿了劉景素的心思,他根本不想養虎遺患。而更為“可貴”的是,蕭道成不僅拒絕了他劉景素的好意,他還加大了對劉景素的逼反步伐,這個逼反也是分兩步走。
一是政治路線。本人在上文也做過猜測,那就是蕭道成給了阮佃夫、王道隆好處,也給了楊運長一些期望空間,于是阮佃夫、王道隆還曾催皇帝下旨調劉休范到京任職,順便給他脖子一刀,這也是在政治上逼了劉休范一把,而這次阮佃夫、楊運長吸取了劉休范的教訓,因為小小劉休范的打架實力已經如此強大,劉景素這樣的“豪強”如果抵京,那更有可能對我等不利,他會時刻以我等為牲祭,表達對天下人的仁慈,到了這步田地,于是他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與蕭道成串謀,直接將風聞久蓄力量的劉景素也端掉,以免夜長夢多,同時,這兩人也和陳妙登一起,在他們的學生、兒子皇帝面前使用催眠療法,不斷說起劉景素的壞話。
但有個頭疼的事,那就是皇帝只為貪玩殺人,他經常在外面久滯不歸,根本找不到人,歷史上說劉昱這個皇帝經常是半夜出去禍害別人家媳婦、或者純情尼姑,而他的那些官員儀仗隊都只能在很遠的矮山上用千里眼遠眺皇帝的部隊(幸虧沒有霧霾),所以,劉景素雖然被投訴很多次,皇帝也一直沒有詔令說要把他咋樣;于是,阮佃夫一行又求之于四貴,要他們定奪對劉景素到底進不進行非常手段,而當下左右朝政的京城四貴,蕭道成沒有話說,明確表態可以下手;褚淵和蕭道成是一個鼻孔里面的,也舉手贊成;袁粲在當前也曾得到了褚淵和蕭道成的好處,所以短暫性地志趣相投,且這些狗咬狗的麻煩事情他也不管太多;至于劉秉,天生短視,不過是皇帝宗室,居于高位,人很浮夸,好隨大流;好了,于是在政治上,四貴以及皇帝的幾個侍中都覺得還是可以聯盟在一起,一起對付劉景素的。
二是走誘導逼反之路。《衛公》說,形之而敵從之,與之而敵取之,以奇動之,以本待之。換句話說,軍事重要的就是要逼敵先動,因勢利導。經過上述的政治磋商,中央已經有了一致一件,那就是可以除掉劉景素,而目前就是等劉景素的反應,等他提供可以屠宰他的口實。而其實劉景素本就是一個被吹噓起來的天才人物,就他個人而言,他也確實很容易進圈套,但在開始時候,劉景素還是相對冷靜,忍住了。
劉景素在聽到京城不利于自己的消息,他沒有急于認錯自貶,更沒有急于發兵攻打京城,他也在等京城里的機會,因為的正牌將軍黃回、高道慶、曹欣之,雜牌將軍韓道清、郭蘭之,皇宮衛隊的垣祉祖等人都在蕭道成功勛建立之后眼紅得緊,他們首鼠兩端,頻頻與劉景素通氣,就想等待他來攻打皇宮,他們相機行事,如果劉景素順利,他們則像褚澄一樣大開城門,歡迎義軍,劉景素成功之后,他們也算是建立了功勛。
雖則如此,但劉景素他一天沒有得到朝廷內部相關人物的堅決承諾,他也就算是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他也是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還是閑云野鶴,甚至還是一條被輿論煎熬,可以博得天下同情的過江之鯽。所以,截止目前,劉景素反而似乎獲得了一點后發的優勢,年輕的小伙計過得似乎安安穩穩,該進行的計劃也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