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O2O火爆的2015年,免費洗車、免費鐘點工、免費外賣來襲……在鋪天蓋地的優惠中,“羊毛黨”用戶樂此不疲地享受各種補貼,大多數O2O公司卻光燒錢不盈利,在資本寒冬到來后,沒有了投資方輸血,血液流盡,淪為炮灰。網上廣為流傳的O2O項目死亡名單就列舉了近千個失敗項目。
不過,縱然O2O項目批量倒下,也沒有全軍覆沒,市場上還是有些幸存者的。死亡的項目都是相似的,幸存的項目卻各有各的活法。最近,作為在O2O燒錢大戰中的幸存者,鄰趣向《東方財經》雜志分享了眾包跑腿模式的生存之道,以及在資本寒冬人人自危的情況下,不燒錢還盈利的玩法。
為“忙、懶、急”的人而生
成立于2014年7月的鄰趣,發展至今已經歷過兩次轉型,它從當初的鄰里社交,轉型水果配送,最后才成為現在品類眾多的C2C個性化跑腿服務平臺。
據鄰趣創始人兼CEO劉偉力,鄰趣本質上做得是時間買賣。其商業模式建立在不同階層之間的“時間成本差”之上。以一小時計,白領或中產階層可能認為時間成本是50元,而藍領階層可能是30元,中間就存在20元左右的差價,這也是平臺理論上的營收空間。前者有錢沒時間,急需節省時間;后者沒錢有時間,急需把閑散時間換成錢。鄰趣通過提供各種服務場景,兩個群體鏈接在一起,為前者節省時間,幫助后者賺到更多錢,平臺抽取服務費。
圍繞時間成本差,鄰趣在人們需要的時候,通過眾包跑腿小哥幫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小問題:從送水果到代排隊占座、從搬家到購物、從組裝家具到送車維修等等,已有10大類、超70個小類的服務項目可以隨叫隨到。
鄰趣瞄準用戶在“忙、懶、急”三大場景下的即時生活服務需求。“核心用戶群是有消費升級需求的白領或中產階層,他們愿意為即時、便利、個性化的服務買單”。
劉偉力坦言,鄰趣現有的每一種服務都不是爆款,但通過聚集數量眾多的長尾服務項目,讓用戶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想節約時間的場景下,都能想到這個跑腿服務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一個堅不可摧的高頻服務了。
顯然,資本對鄰趣的模式很感興趣。2014年8月盛大資本百萬投資天使輪,2015年5月IDG資本接手跟投數千萬人民幣A輪,4個月之后啟明創投、IDG資本再投了數千萬美元B輪。
O2O不用補貼的生存法則
跟所有的O2O項目一樣,鄰趣也在去年市場瘋狂燒錢的時候采取了補貼政策。不同的是,很多企業沒有及時剎住車,倒在了資本寒冬下,鄰趣卻果斷停止補貼,不僅成為O2O幸存者,甚至已能在不補貼的情況下還活得很好。
“去年很多O2O企業拿到融資,大家都瘋狂補貼,我們也燒錢。在最瘋狂的11月,單月就燒掉了800多萬。”李偉力說,去年年底,鄰趣察覺資本寒冬到來,就果斷且迅速地停止了補貼。同時從今年初開始逐步調整成本模型,并拓展更多的服務品類,提升用戶體驗。
回想當時的情況,劉偉力心有余悸。“如果在去年12月,我們還不能夠敏感地知道資本寒冬的來了,還繼續燒錢的話,也許早就死掉了。我們當時想,與其燒一年之后死,不如迅速調整完,一個月之后死。”
在當時重度補貼下,鄰趣的用戶數看起來很多,每天有幾萬甚至上十萬單。但停止補貼,提升配送成本之后,鄰趣經歷了用戶增長停滯甚至下跌的階段。
值得慶幸的是,鄰趣的用戶數量跌到一個階段后就開始重新自增長了。把之前跟風補貼燒來的那些“貪便宜”非目標用戶洗掉之后,留下的都是鄰趣真正的用戶。比起重度補貼的時候,用戶訂單少了,但跑腿小哥的服務質量上去了,用戶服務體驗變得越來越好。
劉偉力透露,目前鄰趣團隊120多人,業務覆蓋上海和北京的部分商圈,其中90%的訂單來自上海。平臺存量用戶200萬,下過單的用戶達100萬,接過單的跑腿小哥達3萬人,目前平均每天單量達1萬單。通過定價差、傭金等收入,今年5月開始,鄰趣已經進入正向營收,當月實現賬面營收超過100萬,之后每月營收都在持續增長。
“眾包模式的擴展,不會隨著城市和用戶增加,而成本顯著增加。現在的盈利接近能養活我們自己,我們把跑腿市場再做透,未來訂單數還將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劉偉力說。
總結鄰趣的經驗,劉偉力認為O2O創業企業不燒錢的生存之道在于:一是要抓住用戶的真需求,而不是偽需求。二是要保證需求足夠大。簡言之,就是企業要有自我造血能力。
“是不是O2O根本不重要,關鍵看你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是否有足夠的業務量,企業是否能夠良性成長。”在劉偉力看來,用戶在生活中“忙、懶、急”的時候,非常需要有人給他提供即時服務,這些需求是剛性的,因此他愿意為這個服務買單。同時,鄰趣可以不斷創造幫用戶愿意為之買單的省時間的場景,增加用戶使用頻次。“有真實需求,需求又足夠強,自然就能支撐整個團隊了,鄰趣就慢慢變成一個良性的賺錢的生意。”
反之,劉偉力認為,如果只是通過補貼的方式以更低價格來撬動用戶,激發出來的其實是偽需求。燒錢很容易起量,看起來很多人在用,但把補貼一降,用戶就跑掉了。用戶需求太小、太窄也不行,甚至養不活你的團隊。“沒有造血能力的公司,又沒人給他繼續輸血,公司就死掉了。”
一切以效率為中心
除了創新的眾包模式,找準用戶需求,鄰趣在運營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玩法。
在鄰趣從0到1的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打法就是派傳單。
剛開始,不管是用戶還是眾包團隊都為0。鄰趣的創始團隊親身上陣,將傳單放在背包里,偽裝成寫字樓里的員工,逃過保安,潛伏進去逐層發傳單。一旦有用戶下單,他們又搖身一變,成為跑腿小哥,接單提供服務。通過這種原始的推廣方式,鄰趣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有一定單量后,再在大街上拉人成為眾包跑腿小哥,組建眾包團隊。
當用戶累積到一定程度,比較均勻的分布在各大商圈、小區的時候,鄰趣開始做一些全城的優惠活動,以及線上社交性的活動,讓用戶去做口碑傳播。
劉偉力透露,在推廣方面,鄰趣只做知道如何衡量效果的渠道。把更多心思放在如何用更低成本撬動更多用戶,而非燒錢。其用戶獲取方式主要為發傳單,線上傳播,以及口碑傳播。
“我們每發一張傳單,投放的每一個廣告,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做效果跟蹤。如果效果不好,則會去分析具體原因,會進行調優。”劉偉力說。
除了用低成本的推廣方式,鄰趣在技術上樹立自己的競爭壁壘。劉偉力坦言,鄰趣提供的跑腿服務類型任何人都可以想到,也可以把頁面做得一模一樣,但鄰趣在服務和技術上都有自己的優勢。
在服務方面,鄰趣專注做即時性跑腿服務,快是一大特點,平均配送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
在技術方面,鄰趣創始團隊都是技術出身,在其運營管理中,采用很多技術手段。比如自動派單、自動獎懲機制、眾包團隊優勝劣汰機制、動態定價機制、歷史數據挖掘等。這讓鄰趣的運營系統更加高效,服務體驗更好。
以動態定價機制為例,鄰趣每種服務都有不同定價,按照距離、時長或難度等多維度定價。個性化服務12~16元,標品購物隨距離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是代排隊或家政等小時工,30元起。
在此之前,有資料顯示,鄰趣的業務范圍已經拓展至上海、北京、廣州、杭州。但劉偉力表示,現在杭州和廣州的業務通道已經關閉了。在資本寒冬下,將彈藥集中在上海和北京這兩個戰場。不過,劉偉力對于鄰趣的未來仍然充滿信心。“我們目前現金流比較健康,賬上還有錢,并不著急去拿新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