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踐行「做自己」。
貴精不貴多,寫點重點。
這是我收到的第一條留言。話語中肯,感謝指正。
01 貴精不貴多?
最近,寫作是有點魔怔了,越寫越多,而且收不住,還沾沾自喜「看我多能寫」。
不過,也感覺到了,確實有點身心疲憊。不禁佩服DD大佬每天10000字。他怎么就能不累呢?我什么時候能達到他的境界?
昨晚,終于收到第一條留言。
關于留言我就納悶了,
某眾號首頁,總有教「如何開通留言功能」的文章,我的號一開始就能留言。留言功能不應該是本來就有的嗎?
我反倒覺得,那些故意設置不給人留言的,或者是只有用戶(粉絲)才能留言的那幫人,才是故意的好不好?
這都能進流量池?還有,一些有顏色的文章也進首頁了。
給我們這些努力碼字、積極思考的人一記重磅打擊。
好像寫得越多,越「努力」思考的人就不配有高流量,高閱讀。
當然,我承認目前寫得很垃圾,寫得越多,垃圾越多。當然不配進流量池。
正如這位朋友留言說的
這條留言如下:
收到這條留言,我的心里①高興②沮喪③謹慎④反思。
①高興。
這個賬號,3月12日開始寫第一篇文章,到現在50來篇。才有了第一條留言。
不管留言是什么,先置頂了再說。
因為,
我也算是一個「有留言的人」啦!
②沮喪。
1)留言說我內容亂七八糟。對,我承認這篇《日更寫作10000字?原來是可以做到的》當時是為了嘗試一下能不能寫10000字,內容是亂。
我既然知道很亂,人家說得對。既然是事實,大方接受。但為什么還是沮喪呢?
人xìng的弱點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沮喪」。
我也是人,批評,總是會不開心的。
但,僅僅是沮喪,沒什么大不了哈。
2)提到「貴精不貴多」。嗯,我也很佩服那些用很少的文字寫出東西的人。是努力的方向。
不過,短時間做不到。我無法用很少的文字表達我的內容。
其實,也就是他說的要「寫點重點」。
我在寫作的時候,會不斷迸發出新的想法,都覺得很好,都很想寫下來。
但是,我忘記了,都是重點就沒有重點。
這也想寫,那也想寫,讀者就懵了,他感受不到,所以就感覺沒有重點。
讀者才不管你那么多的想法都好呢,他感受不到,所以就感覺沒有重點。
不過,有時候自己想嘗試一下多信息交融碰撞的場景。目前是失敗的。能把這么多亂七八糟的信息處理好,組織成一篇文章,這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③謹慎。
目前的踐行「做自己」,想法是好的。
可是現實很骨感,沒有人看。那篇能達到我的最高閱讀,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于標題——利用了反差和大數字「日更」和「10000」字。
一天10000字,對于大部分人來講很難完成,所以他們就想進來看看你是怎么完成的。
當然與此同時,他們會對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
「既然我來看你這篇10000字的文章,總得有些期待」,
結果看到了一篇垃圾。
對,我承認是篇垃圾。
所以,讀者心里有落差,
有點文不對題?
其實也不是文不對題,我的題目沒有說內容如何如何好,僅是字面意思「10000字可以做到」。
但,題目可能隱含的意思是:既要又要還要
既要文字足量,又要內容精良,還要打動情感。
你做不到這些,還要寫這篇文章?
所以,「標題黨」就是要承受標題黨帶來的批評吧。
寫文章一定要想清楚這些。
標題,要謹慎,要想清楚隱含意思。
話說,我也不算「標題黨」啊?
④反思。
我應該要跳出「寫出一篇篇垃圾」的階段,不然沒有進步。寫垃圾已經不需要訓練了。文字再多確實除了身心疲憊好像得不到什么。
盡量減少文字量(這篇就算了,畢竟已經寫好的)。
比如讀書思考、拆解思考、健身思考的內容盡量精簡。
誰有空關心你那些?
把重點放在01的思考里頭。
把文章控制在3000以內。
而且,文字越少,時間越少?
1個多小時搞定,開心。
當然,如果控制不住,見諒。
然后到了下面的每日:02讀書后輸出、03拆解流量池文章,04健身思考。
為了節省時間。如果您不感興趣,您可以劃走。
謝謝!
02 讀半小時書,蓋上書本輸出
(2024.5.2),繼續看《全情投入》,美國投資人兼作家維塔利寫的一本關于投資生活的書。
①阿爾卑斯山脈從漂亮國到歐洲?
作者在書中說他住在丹佛(漂亮國科羅拉多洲)。然后經常去阿爾卑斯山,所以山很熟悉。之后,到歐洲旅游又到了阿爾卑斯山脈。
我就有疑問,阿爾卑斯山怎么漂亮國也有,歐洲也有?
要么①名字相同;要么②阿爾卑斯山脈從漂亮國延申到歐洲;
顯然,好像都不對,要么是翻譯的問題,或者是我理解的問題。
作者在丹佛應該是登附近的山,只是這篇章節寫的是阿爾卑斯山,順帶提到的而已。
我糾結這個干嘛?為了彌補地理知識的缺陷嗎。
②摩納哥和摩洛哥。
我一直以為是一個地方,僅僅是翻譯的不同。
后來查了一下,摩納哥是歐洲國家,與法國接壤。摩洛哥在非洲。
不過,這兩個國家都有一部分受到法語的影響,說不定有一點關系吧。
我今天的重點很奇怪。
我都快要把其他東西給忘記了,趕緊想想。
③歐洲之旅。
談了一些和音樂、繪畫有關的內容。
比如歐洲是慢節奏的,美國是快節奏的,試圖用慢節奏感受生活,
和孩子一起去帕瓦羅蒂的故居,去《弄臣》的首演地看《弄臣》。
感覺看歌劇和在歐洲街頭看人群有同樣的感受。用旁人的視角觀察,走進別人的生活。
去觀摩卓別林的住址(不好意思我忘記名稱了)——漂亮國表演藝術家因《城市之光》的作品被當時定義為共產主義而驅逐出國,在歐洲呆了近20年。在歐洲住的地方。
卓別林的故居,現在叫「卓別林的世界」——為紀念這一喜劇之王而改造成博物館。他1952年移居瑞士,1977年逝世于瑞士。
④多選題變成單選題。
意思是,很多事情需要做決定而變得猶豫不決,但由于心里已經有明確答案(單選),作者稱為潛意識的東西,所以做決定變得很果斷。
作者舉例「吃甜食」。作者說自己由于太愛吃甜食而導致身體不健康。要改變這一狀況,給自己定了單選答案「不吃甜食」。所以今后作者一旦碰到「甜食」就能很輕易的決定不吃。當然也有答錯的時候。
猶太人不吃豬肉,當作者被問起為什么這么容易戒掉甜食,作者反問,你覺得不吃豬肉這件事情很容易嗎?回答說很容易。作者說,那你就把甜食當作和豬肉一樣的東西就完了。
猶太教里,豬肉被定義為「非潔凈的食物」,所以禁止吃豬肉。潛意識的選擇比什么都有效。
比如我,不吃小龍蝦很容易,因為我根本不想吃它。所以昨天(五一節)全家人都在愉快地吮吸小龍蝦帶來的快感時,我一點都沒有被吸引,在一邊開心的吃著毛豆和用醬料調制的面條。碳水使人快樂啊。
看,小龍蝦絲毫不能引誘我,因為我早就在大腦中做好「單選題」了。
再比如DD大佬,每篇文章末尾都有一張「過午不食」的截圖,并且他的確是「過午不食」。也許對他來講,過午不食就是「單選題」。
回到書本,作者因為這單選的習慣,讓身體少了30公斤的肥肉。為此他感到十分自豪。
是啊,沒有能比這個更開心的事情了。
⑤百分之八(8%)。
看標題,我是懵的?8%是什么東西?某種高深的數字嗎?
結果,這是講作者的一個生活、工作習慣。
作者一年中有大概1個月的時間要出差和外地工作。
在家地(丹佛)正常工作的時候,可以很輕松的控制飲食。
而出差的時候,就不用刻意節制飲食了。甜食、可樂來者不拒。
作者說,這樣1/12(8%)的放縱,92%的自律。已經足夠控制身體不走樣和健康了。
原來,8%是指這個。
人,不要做到100%完美,100%反而會出事情,比如堅持不住就全盤放棄了。要使得自己處于一個相對完美的狀態,留出一絲絲(比如8%)的不完美。
這樣,不但計劃更容易做到,也兼顧了各種狀況,也有了期待。
⑥獲得太多,反而沒有感覺!
作者舉例,自己少年時期在前蘇聯生活了18年,僅僅喝過一次可口可樂。也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感。
移民到了漂亮國之后,這里的可口可樂論升賣的,跟喝水一樣的多。作者回憶當時第一次喝到可口可樂的時候那種滋生泡泡的甜美感,再也體會不到了。失去喝的快樂。
于是作者決定戒掉可口可樂,以后僅是外出或遠足時候才會去涉獵它。
⑦運動和大腦、睡眠和大腦。
作者在年齡40+的時候意識到身體的各項機能正在加速衰退。
于是請了一個舉重冠軍做教練(不得不佩服,大佬們的世界,所有的資源都是頂級的啊)。
在運動中,作者體會到了,身體極度疲勞的情況下能讓大腦放松。而后更高效的進行接下來的腦力運動。
同樣,保證充足的睡眠也是大腦正常運轉的關鍵。
作者一直保持晚上9點半睡覺,次日凌晨5點起床寫作的習慣(睡7.5小時,作者自己稱8小時)。
作者講了兩個時期:
1)趕稿的時期,為了多一點寫作時間,作者把起床提早到4點,睡覺推遲到11點半。持續了一段時間發現一到下午就走神。作者意識到這樣對自己和家庭都不負責。并且諷刺漂亮國的這種全民崇尚的風氣——晚睡早起是好員工的標配。
2)疫情期間,由于沒有寫作任務,早起的習慣被懶散取代了,然后作者發現好不容易培養的寫作習慣被瞬間摧毀。再要養回來,加倍困難。
所以,在環境的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要積極應對并調整。
看來,寫作這個習慣雖然養成很容易,要毀滅它也是很容易的啊。天天堅持寫作,才能保持下去,加油!
⑧步行會議。
這是作者養成運動習慣之后,有一次外出會議取消了,而最近一次會議還有好幾個小時。作者一查,誒,會議地點距離有10公里出頭。
反正來得及吧,說走就走,并且和一起開會的人說了這個想法,對方覺得很不錯。
在行走的過程中,還激烈碰撞出很多想法,觀點。
之后,作者就經常采用行走會議的方法。
真的是,既能鍛煉身體(燃燒卡路里,提高心肺功能),又能節省時間(到了目的地,會議結束),還能增進感情。
我其實最近也喜歡行走中思考問題和寫作。
雖然一開始是被動的,比如前段時間,自行車突然漏氣而壞了。我不得不推車步行回去(一般是步行+跑步)。
現在,市面上自行車補胎的越來越少了,但車胎也不是經常壞,之前囤的補胎工具全部老化了。這是題外話。
剛好,我單位和我家也是差不多10公里,走路要2個半小時,跑步要1個半小時(平均)。
為什么不坐地鐵,原因很齷齪,就是為了省錢。
然后我也和作者一樣,覺得既能鍛煉身體(燃燒卡路里,提高心肺功能),又能節省時間(等于2個小時都在思考,寫作,輸出)。
何樂而不為呢?
平時,我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下雨天除外。我的車不安裝擋泥板,下雨天騎行會很狼狽。就只好坐地鐵。
1)上午下雨,下午也下雨。那么抱歉,只能都坐地鐵了,寫作到家再說。
2)上午下午都不下雨。那么抱歉,只能騎行了,寫作到家再說。
3)上午下雨,下午不下雨。這是最佳機會。我就可以實施這個計劃。
經過這個被動的步行或跑步經歷,我倒是越來越期待能碰到這個機會。最好一個星期碰到1~2次吧,反正可遇不可求。
我會給自己頭腦風暴,想起什么了就停下來,語音輸入一段。想不起什么就繼續跑步。
這樣,時間過得很快,不一會就到家了。也不會感到車子壞掉的沮喪。
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車子壞了,因禍得福,獲得了一次思考的機會——會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
騎車的時候,即使有思考,可能到家再記下來沒剩多少了,效率不高。
與其這樣,不如戴上耳機聽聽AP NEWS等,磨磨耳朵。
當然,聽了一個月吧,好像沒有任何進步——還是聽不懂。不過無所謂,降低預期嘛!
開始做了,總比啥都沒做要好。
變化總是一點點產生的。
坐地鐵,好是好,就是壞處比好處多,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下雨天我是不坐地鐵的。
坐地鐵的壞處:1)沒有得到身體鍛煉,2)地鐵內不方便語音記錄,3)浪費錢。其實,前面兩點是現想的,關鍵是第3)點哈。
關于「步行會議」,由于我和作者共情了,所以寫得有些多。
其實,讀書的還有很多可以寫的。
看書的好處在于,
①文中的內容得到共鳴,有了話題;
②把書中內容復寫下來,得到了有效記憶;
③不知道怎么寫?書中隨便一個內容都能展開,怎么會不知道怎么寫呢?
那么,蓋上書本,全情投入地輸出,
內容是否屬實?不重要。內容就是大腦加工過的成果。
重要的是思考和輸出。
本章節完。
03 拆解流量池文章
今天拆解一篇《緊一點比較舒服》。
全文不到100字,所以無法打原創的標簽。
出現在首頁情感欄,但是由于我手快關掉了,再次點開就找不到了。
抱歉沒配首頁圖。
賬號貌似有兩個,一個是「偷偷××」和「永遠××」。
內容有點顏色,標題有點擦邊,閱讀量和買股票一樣刺激——多的好幾萬,少的幾百。(但他的低點比我的高點還高很多很多)
我是看不懂邏輯了。這是為什么進流量池?
就隨便拆解一下吧。
拆解的過程就是思考。思考結果對不對?不重要。
①標題。比較擦邊。利用男人SP的心態?女人的欲望?
②內容。有點顏色,你可以往那方面想,沒有什么實質性干貨。不過從文字上來講,確實能調動起一部分人的荷爾蒙。非常年輕的年輕人應該是受眾群體。像我這種40+的老人家,比較煩這個。不愛看!
③圖片。無。
④篇幅。100字內。
⑤可學習?學不來。一定有其他的底層邏輯。
如果說硬要學,用戶思維告訴你,文章要寫得短才行。我這種長篇廢話的受眾群體小。我還看到一篇,整篇沒有一個文字的,就一張圖也進了流量池。心理落差不要太大?(防拷貝也說不過去,畢竟WX圖片已經可以拷貝了)
今天就簡單一些吧。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淡定。
說到這里,想起大學時候一件事情:
班里有一個同學的素描課作業,大家一看都覺奇差無比。唯一有特點的是,當時這張畫丟在地上給人踩了一腳。當時老師從地上揀了起來,嘆了句,不錯。給了80分。
有人說,80分是給腳印的。大家哄堂大笑。
80分,一定有他的底層邏輯,興許腳印只是表面現象呢?又或者,老師就好這一瞬的感覺?
04 健身(含劈叉)
(2024.5.2)
肩部訓練:常規訓練(不采用5×5)。
①啞鈴推肩(18公斤):25+25+25+25+22+20+25(休息充分)+25(休息充分)+16+7;(有兩組開小差了休息比較好,所以能做多次)
②啞鈴側平舉(6公斤):38+38+38+38+38;
③空桿杠鈴前平舉(15公斤):15+15+15+15;
④空桿杠鈴彎舉(15公斤,肱二頭肌):25+25+25+25。
為什么不采用5×5?
因為,5×5一般采用實力推。我覺得很難,而且:
1)重量上不去。到單邊15公斤(45公斤)就上不去了。
2)容易受傷。動作不標準容易受傷,我就是做肩部5×5廢了,肩部經常性疼痛。最近用泡沫軸緩解了不少。
①不要把標準定太高,然后放棄了。
因為實力推把肩推傷了,對實力推的重量有點恐懼。久而久之反而不練了。
實力推不大適合我。健身最重要的是:①不要受傷②不要受傷③牢記前面2條;
②18公斤是有點輕,可以重一點。今天是懶得換片了,還是受傷給弄怕了。慢慢加,也不必強求,畢竟年齡40+好幾了,肩胛肌群久積勞損,一直不好。然后最近我發現,用泡沫軸按壓能緩解,繼續堅持按壓泡沫軸。健身后拉伸很重要,前段時間疏忽了。
③劈叉,做了。
今天,好像突然就下去一點了,原來離地30cm,現在好像可以25cm了。
同樣的姿勢。
有一點奇怪的感覺就是,當你從站立往下到離地30cm,是隨便的。
從30~25cm之間都是緊繃狀態。
30cm就很緊了,但是用試探的方式向下,還是很緊,但能下。
仿佛就是30~25cm之間反饋是一樣的。但就是可以。
0~25cm之間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感覺?
有沒有會劈叉的小伙伴來說說?
反正,我覺得挺好的。終于有點進步。
今天,先這樣(廢話5500字)。
各位,五一長假快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