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眼界決定境界
――觀看“第四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初中專場”網絡直播有感
非常感謝俞老師、沈老師、鄭老師發的網絡直播鏈接,以及對大家觀看網絡直播的提醒,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從而讓我有機會觀看“ 第四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初中專場”網絡直播的研修。
觀看網絡直播專家評課環節的時候,腦海中突然就蹦出了一句話――眼界決定境界!
“眼界決定境界!”有開闊的眼界,才會決定自己的行為走向,從而決定自己能達到什么樣的境界!
與此同時,想到了大家常掛在嘴邊地一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呢?“行萬里路,不如高人指路”呢?古訓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呀,這是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的呀!況且,“行萬里路”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有了這些實踐,知識才會外化于形,內化于心!
現在突然發現,這句話很有道理。
基于個人體驗的“讀萬卷書”,是不能領會書的所有內涵的,估計能達到十分之一就相當不錯了。“行萬里路”則是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消化的過程,在“行萬里路”的實踐中,可能就會對書中的某些內容,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但還不夠透徹。還需要高人指路,“高人指路”更能讓你看書不能理解的東西,在“行路”中不能領悟透徹的內容,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頓悟!
似乎一下子明白了:“高人指路”決定了你的眼界,眼界又決定了你的行動和方向,“高人指路”是開闊眼界的最高境界!
觀看網絡研修,讓我大開了一回眼界。由于前兩節上課,沒能聽到第一節常州四十二中特級教師梁增紅老師的展示課《貓》,但聽到了上海師范大學鄭桂華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楊向東教授的點評,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精準把握和較高的站位,真的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兩位專家的點評,高屋建瓴,對新教材理念的精準把握,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與實施,以及對閱讀教學該怎么教,都談了自己的看法與指導。對所有聽課的老師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更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
鄭桂華老師提出一個讓我們深思的問題,閱讀教學應該教什么?是呀,閱讀教學到底教什么呢?鄭老師說,實際上文本閱讀應該關注四個層面:顯性信息的篩選、隱含信息的挖掘、文本前后的關聯、文章的欣賞與質疑。但是,我們大多數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卻僅僅糾纏于第一層面“顯性信息的篩選”,沒有繼續往下走,或者走得不遠。“顯性信息的篩選”是教學的基礎,必須要把握住,但絕不能僅僅停留于此!
接著是楊向東教授點評,楊老師很謙虛地說,他是語文教學的外行,點評可能有點偏差。實際上,通過楊教授的點評可以看出,他真的是地地道道的內行。楊教授的點評,讓我知道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言、思維、審美、文化。語文教學就是要發展學生的這幾種核心素養。反觀我的語文課堂,我做到了了嗎?沒有。我發現自己的教學一直在淺層次游蕩,沒有把握住閱讀教學的重點,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審美訓練和文化傳播都沒有做好。大多時候的語文教學集中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上,是知識記憶式的課堂,思維的訓練,審美的熏陶,文化的傳承,都通通拋卻了。
楊教授還指出,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而不是以老師的體驗,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讓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老師所起的作用就是在有疑處點撥,走偏時引領。但是,我們語文老師在更多的時候,為了我們所謂的“課堂任務”,是不顧及學生的反應,不顧及學生的感受,生拉硬拽地讓學生跟著自己走,把自己的感受強加給學生。
老師累,學生也累!
認識到這些之后,我想,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改變,并且要盡快改變。否則,真的誤人子弟了。
眼界決定境界,我們要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以便慢慢地提升我們的境界!
盡管,“行萬里路”對于語文老師開闊眼界大有益處,但對于我們“缺錢,又缺時間”的老師來說,的確有點困難,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網絡研修很好的解決了“世界那么大,沒錢去看看”的困惑,足不出戶,只需花費點流量,便可得到高人指點。
親愛的語文同仁們,讓我們在語文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越走越優秀!
最后借用鄭桂華老師的一句話表達我對語文的感受:語文教學有無窮的樂趣,語文教學也有無窮的困難,所以,語文教學等著我們去享受,也等著我們去迎接挑戰!
謹以此文獻給我自己,以及在語文路上跋涉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