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永福
自加入越野大坑后,知道了匯跑的大五朝臺,“一日朝臺,快穿四季”,日出出發,日落結束。很想去朝圣一次,憑借近幾年越野經歷、順路入圍。
今年大五朝臺開始轉變定位為精英賽事,只保留70km組別,分個人賽和團隊賽,并修改了報名條件,憑ITRA表現分報名,這下終于滿足條件了。
去年大五朝臺比賽時遭遇了惡劣天氣,大風大霧,大雨大雪,今年對強裝要求的比較嚴格。雖然天氣預報比賽日是晴天,氣溫還不低,領物時志愿者還是嚴格的檢查沖鋒衣、防雨褲等強制裝備,并一再強調比賽時必須全程攜帶,中間打卡點還會再次檢查。
早上四點趕到金都山莊,乘坐擺渡車到起終點西門牌坊。二十分鐘就到了,此時天還沒完全亮,雖然天氣預報顯示此時18度,但山上還是比較冷,好多選手都在存包大帳篷里等待。
灌裝,檢錄,熱身。起跑前,把沖鋒衣收到背包里。5:02分,準時起跑。這次跑的個人賽,起跑后沒有盡力向前沖,只是跟著隊伍一起慢慢跑。剛開始和隊友一起跑,后來隊友讓我先跑,到前面等。氣溫開始上升,跑了一會兒就一身汗,由于海拔兩千多,跑不動,明顯跑的很吃力。
出發前幾公里跑的特別難受,跟海拔高有很大關系吧,跑到十二三公里的時候溫度太低了,冷的受不了了,硬堅持到西臺打卡補給點,因為早晨起來什么都沒有吃,簡單吃了一片饅頭片,一根香蕉,吃了幾口用溫水泡的方便面,特別難吃,從越野包里面拿出沖鋒衣外套穿上,身體狀況好多了,從西臺到中臺到北臺之間,大概15公里到25公里之間,海拔已經從2500米到了最高3058米的地方風特別大,呼呼的風吹得站不穩腳,撅著屁股背朝風的方向不敢走了,瞬間風力有八九級,到了緩坡一露頭,臉上被風卷起的沙石吹得真疼啊??,才體會到了大五朝臺越野賽的標語,一日四季的真正含義,才知道組委會為什么要求帶那么多的強制裝備,沖鋒衣,防水長褲,抓絨衣,能量膠,我自己把冬天的保暖手套,一次性雨衣都帶著呢,以防萬一吧??,這種極端環境惡劣很容易出現生命危險的。
很快就到了獅子窩打卡點。
從野道翻過一個山脊,下到機耕道,就要開始上西臺了。在到西臺的功德牌坊前,遇到了色魚和章魚隊。到西臺的功德牌坊時,風好大,雖然此時太陽已經出來了,但風吹的還是很冷。
爬西臺:爬上西臺后,臺上的風更大,也更冷。進補給站前需要先打卡,打不了卡,也就進不了補給站,只能等著。當時就盡快打卡,打卡補給完就可以下撤了,就沒想到把沖鋒衣拿出來穿,渾身都快凍僵了,趕緊打卡補給。補給帳篷里擠滿了人,匆忙吃了點東西,還是冷,便趕緊下撤。
下西臺時,遇到一個隊員,看她的狀態很差,她說她缺氧。鼓勵她之后,便繼續向前趕路。風越來越大,不過跑起來,身體終于暖和起來了。
剛跑的有點感覺了,卻到了中臺打卡點,只能繼續等待隊友。等隊友的間隙,去觀景臺拍了幾張照片,能夠看到高山草甸,山下的臺懷鎮,以及遠處的風車。
中臺下來之后,風越來越大,在通往北臺的那段山脊,風吹的電線呼呼作響。風向右吹,跑起來時,發現身體都發飄,落點向右偏,稍不注意就偏離道路,左腿撞向右腿。于是調整向左側發力跑,經過風吹之后剛好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爬北臺時,擔心爬上去之后,太冷受不了。和其他參賽隊友保持著幾十米的距離爬,但速度降下來之后,再加上大風,很快就透心涼,手都凍僵了。感覺再這樣下去,可能就要失溫。便從背包里拿出沖鋒衣,套在身上,身體終于慢慢暖和起來。
從北臺下來是寬闊的石板路,迎面遇到不少徒步者和景區的交通車。一路下坡,跑起來比較爽。這一面基本沒什么風,陽光明媚,溫度也在上升,很快就熱的受不了,把沖鋒衣脫了,裝進背包。
北臺到東臺牌坊以下坡為主,基本上沒有什么爬升,還是比較好跑。爬上東臺就到了CP3,在這兒又遇到了章魚隊。
東臺出來就是沿著山脊下山,毫無遮擋,一路曬著太陽,好在還有點小風,還不是太熱。在這一段下坡,狀態不錯,在山神廟打卡點沒等多久,就追上來了,然后從樹林中下坡到南梁溝。下到山下是一條防火道,山下溫度明顯比山上高,此時又熱又曬。穿越野鞋不適應跑防火道,剛開始還能慢跑,后來只能走一段跑一段,幾公里的防火道不斷的被人超。
到了比賽距離59公里的白云寺補給點,簡單補給以后還有最后的好多臺階,到南臺還有1000米的爬升,到了六十多公里以后,內心和體能臨近崩潰,多少次問自己,去年的崇禮168公里越野賽是自己跑的嗎,也沒覺得這么難受啊??,怎么才六十多公里就聲嘶力竭了,后來一想這也許和海拔高有很大的關系吧
終于到了南梁溝的CP4,已經餓的不行了,居然有雞腿和黃桃罐頭。吃了個雞腿和一份黃桃罐頭,又吃了點水果,吃的好飽。隊友還在慢慢吃,我便先出站了。
CP4出來,沿著防火道上坡,又熱又曬,人都被曬蔫了。走都不想走,更別說跑了。跟著前面的幾個人,慢慢的向前走。在離開防火道的一種重要分岔路口,停了下來,在樹下找到一個陰涼的地方做下來休息,順便等隊友,同時也給后面的人做人肉路標。
CP4到CP5爬升五百多,下降六百多,基本上就是翻過一座山,差不多就到了。
下到山下又是防火道,有分岔口,后面參賽隊友在這段防火道跑的更慢了,雖然下坡,也跑不起來,不時的停下來走。
在跑防火道時,看到從CP4出來時遇到的一對混雙中的男子返回來了,說是把手機落在了山上,去找手機。等我們到白云寺CP5時,他已經找回手機,也趕到了CP5,速度挺快的。
CP5出來就剩最后的兩個五百米爬升了,覺得都快到終點了,沒補給就出站了。
第一個五百米爬升主要是爬佛母洞,先是景區公路,然后是景區臺階,最后是林間小道。我的體力明顯跟不上,越來越慢。第二個五百米是爬南臺,比較陡,還有很多上山和下山的徒步者。慢慢爬,一邊爬一邊看美景,雖然相差不到一百米。此時氣溫開始下降,風一吹都開始有點冷。
在南臺打完卡,發現一個人上來了,比剛開始看到那會狀態好多了。好像已經緩過來了,比上西臺時的狀態好多了。然后一起前后腳下南臺,下面又是防火道,經徹底跑不了防火道,只能走走跑跑。
快到終點時,我們和一對男雙下切防火道時,下切多了,下到了一條機耕道上,旁邊的游客告訴我們向右,結果跑了幾步,發現不對,便向左跑。轉彎時發現路邊一只白色的動物,起初我以為是一只狗,沒怎么注意,他們說是狐貍,仔細一看,確實是一只白色的狐貍,全身純白,沒有一點雜色。
終于看到終點的拱門,和隊友一起奔向終點,攜手沖線,跑進了13個小時。
今年遇上了好天氣,難度不是很大,所以整體的完賽率很高。由于平均海拔2500,雖然稱不上高原,但對大部分從平原過來的選手來說,還是不太適應,雖然不會有嚴格意義上的高反,但奔跑能力還是會下降很多,所以對速度慢的選手來說,前兩個CP點的打卡時間會比較緊。前兩個CP點又剛好在西臺和北臺,是比較容易出現惡劣氣候的地方,去年是下雨和下雪,今年是大風,只要在這兩個CP點不被關門,后面只要不出意外,基本是不會被關門的。
大五朝臺雖然是自導航賽事,全程無路標,但在CP4之前基本上不會跑錯,只需要順著路跑就行,重要的路口基本上都有志愿者指引,或者跟著前面的選手跑就行。由于在山上,基本上都是高山草甸,視野很開闊,只要天氣好,可以看很遠。CP4之后,由于在山下,視野不是很開闊,選手也跑的很分散了,有幾個地方還是比較容易跑錯的,所以在一些分岔路口還是需要進行自導航的,避免跑錯。
由于海拔高,雖然溫度不高,但紫外線很強,遇到晴天,防曬很重要。這次沒有采取防曬措施,結果曬了一天,回到賓館洗臉時,發現鼻子一碰就疼,已經被曬傷,第二天就開始蛻皮了,接著脖子也開始蛻皮,然后手臂和腿也開始蛻皮。
【小常識】五臺山,因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臺,故名五臺。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隋朝時,隋文帝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寺、中臺演教寺。且均供奉文殊菩薩,但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吼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后,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里禮拜,叫做朝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