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中閨蜜聊起去年暑假和她見面后,她寫的一篇文,是關于我們那次見面的。
那時候我剛分手,精神可以說還有些恍惚。她帶著我去她家附近的公園逛,我甚至都沒有傾訴的欲望,對很多事情,都說不出什么感受。整個人其實也都有些興致缺缺,自以為,有些時候,兩個人也有些尷尬。
她一直很照顧我的感受。以前也是。
在吃什么的時候,她會認真詢問我的感受,不想我因為她的意愿而無所謂或是妥協。這點我感覺得到。
那陣子,我情緒不好,是最瘦的時候了,見到她的時候,我覺得她現在肉乎乎了不少。印象中,她高四那年高考完我們見面那次,她是最瘦的時候。
我們那天穿了之前一起買的閨蜜裝,去看湖邊的夜景。
我們坐著公園的搖椅,拍了模糊的照片;我們沿著湖邊逛了很久大半圈;我們在途中的長凳休息,我用沒有組織好的措辭描述著我最近的一些感想;她帶我去廣場上,聽歌唱家鄉的原創歌曲,去的時間有些早,音樂噴泉還沒開始,于是沒看...
被她念叨了很多次,那次我終于在她家里留宿了,她的小侄女很伶俐,哥嫂還有阿姨都很和善,我沒有感到過多的拘謹。
第二天,我們去逛了街,一起試穿衣服;去了城墻,我奪去了她第一次坐船(自助腳踩的那種)的經歷,她則興奮不已。她說起她很想脫單,我剛失戀,對這方面的態度比較悲觀,兩人說來說去。
然后回去,沒有吃到她極力推薦的冰沙,吃了想吃的小蛋糕和披薩,回去的路上,我們騎著共享單車追著拖著彩虹跑的灑水車。
現在回想起來,那天天氣很熱,好像自從上了大學,我們見面的時候,大多都是這樣的夏天。
下午她送我去火車站,進站前,專門停下來,要給我一個擁抱。感覺得到,我們都帶著一點點緊張和尷尬。有時候,一些話和行為,表達出來,顯得有些促狹,但是,不表達出來,又覺得有必要。
剛失戀那段時間,我沒有太大的傾訴欲望,暑假回家只待了9天左右,我差不多都在東跑西跑,也見了幾個同學。
不過,都基本沒有聊失戀和自己的情緒。大概是時機不夠成熟,也需要借助一些外力。
見閨蜜之前,我想過拉她一起喝酒,但是在家里住,不好太折騰,最后作罷。
其實最后臨別前的那個擁抱,我當時沒有太多的感觸,那段時間的自己,仿佛沒什么情緒能力。
是后來有一天,她好像寫了篇關于我的文章,發了一小段的截圖給我,后來又撤回了,發了更少的一段...簡直折磨我的好奇心。
那段里面提到了那個擁抱,那時我才回味過來那個擁抱。很多時候,有些情誼,不是很容易能說出口表達出來的,一旦有人表達出來,就值得珍惜。
今天和她聊的時候,說起那篇文章,她說是當時有一個征文,正好符合。我跟她表達我還是想看全文,她卻不好意思(我理解的)給我看。
兩人開玩笑說等到我們七老八十有了孫子孫女,再拿來看。
其實不知道,將來這份聯系能一直延續多久。慢慢長大,對很多事情,已經不再抱有奢望了。但人啊,總是忍不住會期待著。
又回想起以前她高四的時候,我們聯系常常是電話。印象中那時候,大多是她在說,我不太會找話題。
后來她也讀了大學,我們漸漸開始發消息,也逐漸頻繁一些,但好像又少打電話的那種熱鬧。
在這個世界上待得久了,就好像很多感情不再那么強烈和外顯了。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冷漠,但也知道,自己只是在一些時候,情緒到了一個飽和的或者混沌的狀態,沒辦法清醒地感知和表達自己。
說起來,對一些事情有所忽略,是很正常的。但敏感的人,總是在事情發生后不久甚至立馬就能發覺自己的疏忽,于是開始有些內疚,而后記很久。這點,也總是很累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