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的是搞不明白自己,許多的我認為可能背后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我們總被很多我們自己都沒辦法意識到的東西所控制和影響著。近日在看卡曼尼的《思考,快與慢》,非常嚴謹的一本書,有深度但不枯燥,雖然有些地方理解起來需要費些腦力,但感觸頗深。
談談我自己,要說我是個感性的人,某種程度上是這樣,對于他人的情緒,我很敏感,我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想法,甚至現象背后的真相,雖然真相并不美好。這也是很多時候我常常情緒低落的原因,如果什么都沒有感受到,可能更開心一點。
要說我是個理性的人,也的確可以這么說,不可否認第一印象對我的影響同樣很大,但在接觸過程中,我很樂意去了解一個人的全部。尤其在這幾年,在看了更多書,接觸了更多人之后,我更加確認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覺得一個人或者一個事件有對錯,那只能說你了解得還不夠全面。”這句話是我初中的時候在圖書館看到的,當時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但給了我很深的烙印,在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不少心理學與哲學書中,都提到關于“全面”這個概念,也逐漸讓我認識到,要真正去了解一個人有多么多么難。
近日,老公也面臨與人相處的這個問題,不得不說,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其實我并沒有資格做什么導師,因為我也并不是一個很會與人相處的人,最多做到不令人討厭而已。同樣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有色眼鏡的問題,我應該早就感覺到的,只是一直都沒有搞清楚是什么狀況。
第一次感受到對人的誤差是在婆婆身上,在未見面之前的描述中,那是一個幾乎很好的人,很漂亮,皮膚很好,性格也不錯,會做菜,有包容性的女人,也許因為想得太好了,在第一次見面,落差很大。。。這就是所謂很漂亮,皮膚很白的媽媽?天哪。。。不過對自己母親的描述,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次印象比較深刻的描述,且現在還記得的可能就是關于同事的了,曾經是他的主管,現在是我的主管。老公的一切描述讓我覺得她是個很難相處的人,不禁心生擔憂,但在實際相處中,感覺性格上雖說比較慢,但并不讓人討厭,很多時候還是挺關心員工,在工作上也做得比較到位的。
第三次可能就是對老公現在的主管了,僅有的幾次見面,給人的感覺是比較隨和的,說實話,還是很難想象會有多難相處。在我身邊,我也遇見過不少我覺得很難相處的人,比如在初中,有個男生全班男女生都討厭他,不愿意做他的同桌,但我卻無所謂。他廢話比較多,他愛挖鼻孔,他總是在擤鼻涕,他的桌肚都是餐巾紙,他總是跟你開一些一點都不好笑的玩笑,愛動你的東西,喜歡探查你的隱私……你說討厭吧,有那么點,但不至于沒法相處,他也有優點,因為他話多,所以一直可以溝通,哪怕你說他幾句,他也無所謂。在你有問題不明白的時候,跟他請教,他也會耐心回答你,解題給你看,和你一起探討功課問題。你不開心的時候,他總會不合時宜的逗著你,讓你不開心都沒法專心……
可能對老公來說,帶著情緒去看一個人是太自然不過的事了,用卡曼尼的理論來分析,人的系統1太愛聯想了,喜歡編故事,喜歡在沒有模式的情況下創造模式。就好比,你看一個人,你只是看到了她一個性格 特點,經歷過一些相處片段,于是你整合了你的想法,運用聯想編了一個角色套在她身上,好了,她就是這樣的人,然后呢,你越看越像,怎么看怎么像,她做什么都是朝著你設計的方向去的。但事實上,你看到那點,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甚至只是偶然,只是你自己入戲太深了。
系統1是被動且無法克制的,可能它太害怕孤單了,總是會去依賴想象和故事,哪怕不真實,也會去相信。如果沒有強大的系統2,那就是被直覺控制,不知不覺產生了偏見,戴上了脫不去的有色眼鏡。這可能就是有時候一個人在很多環境下總是處不好的原因吧,你的偏見讓你覺得她做什么好像都針對你,你越看周圍人越不順眼,你覺得你是這個辦公室做得最多卻最不被認可的。要知道,可能你在這么想的同時,你周圍的人也會這么想。
你的有色眼鏡讓你看上去和人格格不入,作為成年人,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你的憤怒,你的不滿,你的抑郁都與他人無關,只有你自己可以讓自己生氣,沒有任何人需要為你的情緒買單。
但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戴過有色眼鏡,都會有情緒,只是這個影響有多大,你可不可以去克服它。我初中的同桌,和交的好友都是別人眼中的奇葩,我發現我常常可以和奇葩處得很不錯,是我很能忍?可我有時候不覺得我在忍受,只是我不是很在乎,也不會覺得受傷了,可能我更喜歡真實。
老公眼中的他們和我眼中的他人,差別的確是最大的。他給我的感覺很奇怪,有時候覺得他很為別人著想,但只是看上去而已,其實自己并不愿意委屈自己一點點,這點可以在生活中看出來。
“我不想委屈自己的感受,但我也不想看到別人的負面情緒,你們有了情緒,我會感受到,我會很有壓力”。可事實上呢,可能你對無法化解別人負面情緒的壓力反而轉嫁到了別人身上。就好比,你把自己內心沖突中制造出的手榴彈扔給了對方,這算什么呢?
要么去改變,要么誠實地面對自己。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同時明白你不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