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次發布了動態因子策略之后,有人提醒我,這其實是變了法子的動量策略。
一開始,我覺得動量策略沒有什么不好的。
直到最近進行研究,發現動量策略的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才悚然而驚。
雖然動態因子策略之前的勝率還可以,但當出現巨大回撤的時候,是策略失效了,還是暫時的情況呢?那時候我依然敢于持有么?
對于這兩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不確定的。
因此我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
得益于貝葉斯定理的啟發,我對動態因子策略進行了一些改造。
我想到其實可以從某一天開始,動態地去統計因子至今的有效性,然后取前幾個按照一定的分數進行排名。
這樣得到的結果,會隨著市場的反饋不斷地修正。
即使一時失效,但放到足夠長地時間,肯定會有效的。
那時候,即使面臨巨大回撤,我也是敢于持有地。
在未加入止損的情況下,策略運行如下圖:
可以看到這里beta值是1.059,基準用的是滬深300指數,你可以通過股指期貨的方式進行對沖,降低回撤。
如果資金不足以使用股指期貨,也可以通過大盤止損和二八輪動止損:
通過擇時止損,回撤大幅降低了,策略運行10年的收益達到了367倍。
如果去年6月6日,我是通過這個策略進行地實盤,而不是小市值策略,現在就應該偷笑了:
可惜沒有如果,我們分年度看看策略運行的情況吧。
可以看到,除了2014年因為牛市初期,沒有能跑贏指數,其他的年份都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最大回撤發生在2008年,不過想想那年股災的情況,也可以理解。
后面不都漲回來了么,這種系統性的風險,使用股指期貨對沖起來就好。
關于策略的一些信息:
1.回測數據增加了兩個因子:資源占用和ROIC;
2.策略取前三個因子,按照排序1.0,0.3,0.2進行打分;
3.開始統計時間點從2005-01-05開始,記得將百度云盤中的文件"values_return_dict_history_20170621.pkl"上傳到研究,否則需要計算20個小時。文件鏈接如下:
http://pan.baidu.com/s/1gf7oUSr
如果你對策略感興趣,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