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數家自媒體號的運營者,每天上班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各個自媒體號的后臺,查看各種數據,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文章的推薦量和閱讀量還不錯,但是收藏、評論、轉發量卻寥寥無幾,而其后的轉化率只能聽天由命了。
你是不是也覺得,每天辛苦寫文章、做運營,卻還是做不好自己的號?
在去年發布的《自媒體人生存狀態調查》中顯示,
自媒體人目前生存狀況堪憂,除了極個別的成功案例之外,絕大多數自媒體的經營者根本不盈利,60%以上的月營收在1萬元以下,而真正實現盈利的,則不到10%。
我身邊有不少成功的自媒體賬號,他們大都是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在運作,在賬號推廣上也做足了功夫,而且這些人多數在做自媒體之前,就有相關的從業基礎,都有自己的渠道和資源。
自媒體從業者年齡普遍較低,年齡在25歲以下的“90后”比例最高,約36%,30歲以下的從業者占整體三分之二以上。這部分年輕的從業者普遍是剛剛進入自媒體行業的新手,32%的人入行不滿1年,超過80%不滿2年,并表示自己正在“摸索門道”。
年齡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自己所接觸到的渠道和資源。那作為“白手起家”的我們,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自媒體號?
首先,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自媒體平臺,像今日頭條、一點資訊、UC頭條等都是不錯的平臺,當然,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自媒體號所在的領域,在相關的平臺上進行嘗試。
其次,我們需要給自媒體號進行精準定位,找準目標受眾,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大海撈針,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注一些賬號,去獲取相關的內容和知識,但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是我需要的。我們不需要內容搬運工,我關注你更多的是因為你能給我解決什么。
然后,我們需要給自己的自媒體號起一個好聽、簡介、易記的名字,并選擇一個好看的頭像,這些雖然跟內容關系不大,但卻是一個自媒體號的門面,所以不容忽視。
接下來就要做內容規劃了。這是一個內容過剩的時代,但是一個價值稀缺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是內容,而是有價值的內容。企業做自媒體,除了提供服務,那就應該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什么樣的內容有價值?知識、新奇、好玩、實用等等,注意,我們的內容主要是給我們的目標人群看的,所以,一切都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內容,千萬不要玩自嗨。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好的公眾號編輯器,比如135編輯器、西瓜公眾號助手等,都可以為我所用,美化頁面。
所有的事情做好以后,我們發布完成,還得學會做運營和推廣,這就需要你動用自己的渠道資源,市場有多大,我們還未知。
當然,對于這些我只能說個皮毛,真正如何做好自媒體號,還得需要大家指點,最好還是免費的那種。易聯匯華集團商學院聯手壹道課堂,將會在9月8日(周四)晚上8點,準時分享如何運用產品思維打造一個自媒體號,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免費授課,注重交流。
想聽最專業、最全面的自媒體號運營技巧,就來壹道課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