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是不大喜歡心靈雞湯類的書籍的,而此書分享的是心靈的修煉。書中首先表明了世界是由能量組成的,緊接著通過對潛意識的深入,利用對身體的連結、情緒的臣服、思想的檢視、身份認同的覺察,找到丟失的真我,重獲充滿喜悅的人生。
由于世界是由能量組成,不僅聲音、文字、圖片是能量,思想、意識、情感也是具有頻率的能量。比如做實驗時,觀察者會影響實驗結果,就是兩者之間能量的互動的結果。日本的一位博士,讓水分別聽音樂、看圖片、給它不同意念,然后放到冷藏室凝結成冰,再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水的結晶因為感受到的能量不同,而起了不同的變化。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有的人喜愛花草或者小動物,而花草或者小動物面對喜愛它們和不喜愛它們的人時,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可見,同頻率的能量會共振并相互吸引的。那么,當一個人充滿了積極、樂觀、向上、正面的能量時,那些積極正面的人、事、物都會與之共鳴,并被吸引過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以群分,在一些優秀的人周圍,通常都有一群優秀的伙伴,他們彼此影響,彼此鼓勵,受負面因素影響相對比較少,由此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反之,如果一個人充滿了悲觀負面的能量,難免陷入惡性循環。
是什么影響了我們的能量呢?是意識。意識是一個我們看不到的世界,卻主宰了我們全部的外在世界。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情以及行為反應。我們平時能夠感知到的意識是表意識,只占了整個意識的5%,其余的95%的潛意識不被我們所明確感知,而由于不被感知,潛意識具有欺騙性。比如:我們大腦每秒要處理4千億位的信息,而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有2千位的信息。所以我們是在潛意識擅作主張的支配下,選擇性的去接受信息,并以此去感受體驗這個世界。而這個選擇未必符合我們的主觀意識,你接受的信息只是潛意識選擇讓你接受的信息,這才是赤裸裸的被潛了。如果我們自以為掌控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行為甚至人生,其實卻是渾然不知的被潛意識牽著鼻子走,是一種多可悲的自以為是。看《把時間當做朋友》時,作者說,我們要提高心智,用我們的大腦去控制大腦。現在看來,這句話里第一個大腦指的應該是意識,而第二個大腦,就是我們的潛意識。如何感知并掌控潛意識?首先要把潛意識帶到表意識層面,認識它感知它,才能有相應的應對機制。
尋找真我,就是一個探究潛意識的過程。什么是真我?不是我的身體、情緒、思想、身份,這些能夠被我感受被我覺察的事物只是客體,而不是主體“我”。真我是愛、喜悅、和平,是我們遺失的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了解和控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都是由潛意識控制。除了飲食與健康這些基礎之外,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感受覺察我們的身體。平時身體除了動作之外,它也在呼吸,也在感應著外界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去覺察我們的身體,就相當于為表意識帶來了更多的感知,拓寬了表意識的視野,間接擴大了那5%的表意識。在感受身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比如瑜伽,講求的就是傾聽身體的聲音,跟身體對話。恰巧我前幾天粗淺的了解了一下冥想,初期的修習方法也是要求客觀的用感受去觀察我們的身體,從而能夠敏銳的感知到情緒。
解除情緒的障礙,方法是臣服。我的理解是悅納。這里不僅僅是對情緒本身的悅納,還包括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悅納。事情已成定局,就平和的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會因為你的不接納而改變,無謂的抗拒只是在消耗你的精力,同時增長你的負面情緒。這里的接納并不是自暴自棄,接納的只是事情本身,而處理事情方法的主動權還在自己手中,如果因為抗拒既成事實去消耗精力,因為帶著負面情緒導致錯失了處理事情的轉機,就是在傷口上撒鹽了。而對于情緒的接納就是認可,會悲傷會痛苦會失落,這種情緒正常,直面它的存在,不要抗拒否定。情緒也是一種能量,會來就會走,人為的否定壓抑會使情緒在你的潛意識中作怪,通過不良渠道發泄。
我們的思想需要時常檢視。我們從小被灌輸各種觀念,要勇敢、要善良、不能自私等等,然而每個人都有懦弱、邪惡、自私的一面,那些面怎么辦?它不會因為你否認它就消失,而是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中,時不時的會讓你莫名其妙的浮躁,突如其來的憂傷,毫無緣由的暴怒。當我們碰到擁有你所壓抑特質的人,他讓你看到了你無法接受自己的那一面,如同一面鏡子把你認為自己丑陋的那一面展現在你的面前,你會下意識的排斥他,討厭他,盡管你不知道深層的原因。我們接受了那么多的觀念灌輸,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處事標準,來約束自己,衡量他人,但是我們很少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所有的事情本身是中立,因為我們的信念想法不同,才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比如今早一上班,發現同事臉色不好。如果我認為她在給我臉色看,同樣我對她也會態度惡劣;如果我認為她只是心情不好,我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我認為她是身體不舒服,我會關心并盡可能照顧她。三種想法會對我和同事的關系造成三種后果。事情本身不會造成痛苦,造成痛苦的是你對原本客觀中立的事情的看法,而我們卻缺少對這些思想看法的仔細檢視,它是否正確是否能成立。檢視我們的思想,和我們的思想對話,是探究潛意識也是接近真我的方法。
身份認同的覺察,即明白我們的身份、地位、職務甚至是家庭、事業、成就都不是我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的路上,所有的行為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在這條路上,我們目前能夠修煉的就是喜悅的能力。喜悅是由內向外散發,不需依賴外在條件的,你多久沒有感受過喜悅了?
最后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的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懟或少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