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的原創文章 第5篇
除了小學的時候上過幾年美術課外,我對繪畫幾乎一無所知,知名畫家就知道齊白石徐悲鴻梵高達芬奇等少量幾個,對于繪畫史,繪畫流派,中西方表現手法的異同等等事情,全無概念。我以前對看畫展也無興趣,因為自己完全看不懂,既看不出技法,也分不清好壞。不過自從去年看了畢加索的畫展后,我開始嘗試著看畫展。我的這種改變基于以下幾個原因:
1 年齡不饒人的緊迫感
有的人很喜歡看畫展,甚至飛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去看那些流傳千古的名畫。我一直很好奇那些人興新致勃勃地到底在看什么?那些畫里到底有什么樂趣?同一幅畫他們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現在人們到處旅游,去敦煌看莫高窟的壁畫,去巴黎盧浮宮看蒙娜麗莎,這些著名景點天遠地遠的,花那么多錢,如果只是去看個熱鬧,走馬觀花的話,看的時候其實是又累又無聊的。這也是好多人跟風去了那些著名的博物館感覺也不過如此的原因。(嘿嘿,我就是眾多這樣的跟風者之一。)
哪怕只知道一點點皮毛,看出一點點門道的話,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會值得多。作為一個一直看熱鬧的人,現在一把年紀了,我如果再不改變一下,那這一輩子就和繪畫這門藝術失之交臂了。為了不留下終身遺憾,我覺得現在可以開始花費一點點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繪畫。在本地舉辦的畫展,是最方便最便宜的看真跡的機會,多看幾次,相信慢慢應該可以看出一些門道來。
2 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去看看畫展
很多本地的畫展,都是本地的藝術館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各種挑選各種談判才組織起來并千里迢迢把珍貴的藝術品運到本城的,這樣的機會實在很難得,而且價錢相當便宜。除非找到了其他的身心愉悅的方式,否則與其在家無聊刷手機,不如走出門去看看。哪怕看了發了朋友圈扮高雅也是收獲之一。
3 提高藝術鑒賞力,有利于拍照
對于我這個喜歡街拍的人來說,多看畫展,可以提高藝術鑒賞力,學習色彩搭配,學習如何獨特地取景,視角啊,輪廓啊,光線啊,這些都有利于將來拍出漂亮的照片來。
作為繪畫知識極度匱乏的小白,做些基本的準備和回顧肯定可以幫助慢慢提高觀賞能力。我爭取每個畫展都做下面這幾件事。
1 看畫展前百度一下,了解畫家的背景和生平。這個一般只需要花費10幾分鐘的時間。
2 看畫展時參加講解團。有的藝術館有講解器,有的有工作人員講解。 花費很低甚至免費。但對觀看幫助極大,遠遠超過自己瞎看。
3 看完后寫點東西記錄自己的感受。哪怕是最單純簡單的感想。都不枉此行。還可以練習寫作。
具體到莫奈的這次畫展,事前我了解到他是法國畫家,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印象派(impressionism)這個畫派的名字就是從他的那幅著名的畫 “印象,日出” (Impression, Sunrise) 來的。這次畫展有38幅,是他在故居Giverny的一半的個人收藏。
莫奈的畫有如下特點:
1 熱愛大自然,把繪畫從傳統的室內畫室搬到大自然和現實社會生活中去。
2 注重描繪光影和色彩的互動。在莫奈眼里,光代表生命。他常常在不同的光線情況下畫同一個,比如教堂,車站,他妻子,花卉等。他畫的最多的是他故居花園的各種花卉,尤其是池塘里的睡蓮。 他的目標是捕捉光的變化,以及在不同光線下的物體的色彩變化。他致力于把光線下的瞬間影像變成永恒的記憶。
3 他的繪畫思路也和傳統畫家不一樣。他畫的是感覺,而不是細節。為了盡快留住光影的瞬間,他下筆節奏很快,而不是傳統畫家的精雕細作。所以他的畫沒有很細膩很逼真的的細節。
2 他的視覺也有很多創新。傳統景物畫大多是天空,地平線和景物等三大要素。但他的視覺拋棄這種古板的取景。比如他花的睡蓮就沒有天空和地平線,而是直接描繪水面和水里的倒影。大膽而新奇。也難怪不被當時的傳統畫家們接受。
3 他對色彩的運用也很獨特。比如他用紫色和深綠色等來畫陰影,在他眼里,大自然沒有傳統的黑色。
以我現在的程度,對莫奈畫的只能說出這么多了。但是站在他的畫面前,尤其是站的距離稍微遠一點,常常能感覺的到畫面上花卉樹木建筑等的勃勃生機。
貼幾張畫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