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對于今天的不少人來說,或許已成為可有可無的閑處,即便是多年不進書店,生活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想要的、想讀的,鼠標一點,手機比劃幾下,問題也就基本解決了;然而,最讓整個圖書產業(yè)界更為心寒的是,實體書店逐漸被如今新成長起來的一代所忽略,越來越多的90、00后們,甚至對于紙質圖書擁有的欲望都在減少。對于實體書店的未來,這才是難以讓人樂觀起來的根源吧!
說到實體書店的未來,老蔣覺得有兩點可供大家深思之處:
首先,讀書,其實是很件私人的事,書店對于之前的人來說,是購買圖書的唯一渠道,人們?yōu)榱俗x上一本自己需要和喜歡的圖書,不嫌路途遙遠,價格幾何。我想讀什么書,讀了什么書,跟別人是沒有任何關系的,若有人如果把自己讀的書單拿出來秀一秀,也不會像八卦那般受歡迎。讀書跟讀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
網上書店的出現(xiàn),從表面上是價格的因素,讓消費者從實體書店轉向圖書電商,其實跟人的消費心理也是有很大關系,炫耀從來不是喜歡讀書的人的心性,因為讀書很大程度上屬于個人內修的范疇;通過網絡就能購買到自己需要的圖書,不僅省去車馬勞頓,還能節(jié)省自己的時間和經濟上的支出,何樂而不為了。
技術的進步和消費心理的習慣,讓圖書電商的商業(yè)模式,有了更強的生命力。傳統(tǒng)實體書店,在一定意義上屬于典型的坐商,算是文雅之事,消費者進門,買書和看書,通常情況都是自由選擇,這一點,或許就是現(xiàn)階段依然有不少人在為實體書店倒閉潮惋惜的原因之一,從此人們又少了一個免費閱讀的場所之一,情懷也就來源與此了。
實體書店今天出現(xiàn)的困局,追其根源還不是讀者和出版商拋棄的結果。書店的進貨成本高于圖書電商的零售價,誰之過;讀者從此不再進書店買書,誰之則;找造成這一切的其他理由和因素,來解釋實體書店的悲劇,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也是很搞笑的。實體書店被自己衣食父母拋棄了,僅此而已。
近些日子,圖書電商巨頭開始布局實體書店,搞起了“線上線下同價”,引起了圖書行業(yè)的不少搔動,不少人,還驚呼實體書店的救星來了。如果圖書電商巨頭的“線上線下同價”模式是實體書店的未來,那么,現(xiàn)有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書店可能真的就會關門大吉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圖書電商巨頭的采購成本憑什么要跟現(xiàn)有的實體書店共享,人家會有什么好處,人家應該是來砸場子的吧!
其次,未來的實體書店真的出現(xiàn)了“線上線下同價”的局面,接下來,如何把讀者請進實體書店,或許會是下一個更大的問好吧!
未來我們的城市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推進和完成,人口越來越多地集中到了大小城市里,城市的交通是否能跟今天的城市交通一樣,難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這一點對于實體書店的未來的影響應該是非常大的。什么理由和因素能把人們從家里請出來,僅是為了進書店買幾本書,一來一回就是多半天。
現(xiàn)有的實體書店格局,統(tǒng)分為綜合書店和專業(yè)書店,綜合書店就是什么書都賣的書城或圖書大廈,專業(yè)書店既包括獨立書店、兒童書店,也包括各種不同類型專業(yè)書店和一些特價書店;綜合書店和專業(yè)書店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在傳統(tǒng)意義上講,圖書銷售屬于專營性,消費者買書必須到實體書店購買,網絡時代的到來,人們消費需求的滿足途徑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讀者現(xiàn)有了選擇權。高高在上的書店,已經不再成為讀者圖書消費的最佳選擇。因此,實體書店的轉型也就勢在必行了。
咖啡+書店,這是目前很多實體書店轉型的方向,現(xiàn)在看來,有的書店收效還是不錯。對于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多的區(qū)域可能會非常適合此類型的復合型書店,但其他地方和區(qū)域是否適合就有待于時間的檢驗了。
咖啡模式,走的是社交的思路,線下讀書會模式目前在國內還鮮有成功的案例可追溯,咖啡+書店能否被大規(guī)模的復制,這確實是個問題。讓“咖啡+書店”成為普通讀者的主流選擇,實體書店的社交之路依然很遙遠。“咖啡+書店”和讀者自家書房的選擇,后者的優(yōu)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獨立書店,社科文藝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市場形式,雖然現(xiàn)階段,被媒體討論得非常的熱烈,其市場規(guī)模終究是非常有限的。獨立書店或許是大學、科研院所等聚集區(qū)不錯的標配,但是若要放大其的社會價值作用,可能也非易事。社科文藝類圖書的消費本身就不是圖書市場的主流產品,文化標簽的意義已經夠大了,想要拯救實體書店于水火,變數(shù)太多。
如今大型實體書店復合體,可能是未來實體書店唯一的希望所在。無論是從圖書經營的規(guī)模,還是其他的服務和產品的經營來看,今天的書城,即便是被冠以文化休閑中心,其本質還就是另類的大型商城,這都廣大消費者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中國人對黃金地段的商業(yè)形態(tài),還是非常情有獨鐘的,把圖書銷售打包進其他的文化消費服務中去,實現(xiàn)圖書的銷售,這或許就是大型實體書店復合體的目的所在吧!
大型實體書店復合體擺脫了單純的圖書銷售模式,復合商業(yè)形態(tài)增強了書店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促使書店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內容,從而實現(xiàn)書店的長久發(fā)展。
最后,回歸正題,從上所述,我們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未來大眾的圖書消費需求,基本上要靠圖書電商來滿足,實體書店已經很難擔當此任;不管是大型實體書店,還是獨立書店或咖啡書店,都只能是整個圖書市場中的一點點綴而已;走進書店或將成為少數(shù)人的選擇。
(作者蔣衛(wèi)民簡介:中國互聯(lián)網書業(yè)專家,“圖書試用網”和“圖書鏈”主編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微信公眾號:laojiangshu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