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醉? ? ? ? ? ? ? ? ? 寸鐵學號:73
2018年5月9日。準時晚上八點鐘迎來焱公子的第二節課。每次準備聽課時的心情都很激動,這種激動源于每節課的講解都是自己迫切需要的。所以每位老師的課對于我而言都是燈塔,總能讓我在需要光亮時找到方向。
公子的這節課聽下來就一個感覺:撥云見日!對于寫故事自己總是有很多題材,但每次都寫不出感動他人的好故事。究其原因自己一點也找不到頭緒,很多時候想:怎樣才能把故事里主人公的情感起伏表現出來?是用很多對話?還是心里描寫?怎樣才能讓看故事的人感受到作者的內心感情?好多的問題接踵而來,導致自己越來越迷茫。
聽完公子的這節課我總結了三點,以這三點來分析一下怎樣寫才能寫出好故事。
【01】
寫故事之前要仔細想,想寫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怎樣才能把這個故事寫得好看?
要想寫出一篇生動好看的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和小說的區別。結合公子在課程里的講解,我第一次明白了故事和小說的不同。當然就如公子所說故事和小說既有不同,也有聯系。
二者的不同是:
故事側重說事,寫的時候可以用情節和細節這兩點來豐滿你的故事。而小說側重說人,寫的時候主要以人物的語言、人物的活動來表現,以此來讓小說的情節更豐滿更吸引人。
在這點上,我構思故事和小說時就沒分清楚。沒聽課之前對小說和故事沒有概念,我籠統的認為二者就是一個意思,無論是小說還是故事不都是故事嗎?在《夏知良老師寫作經驗分享和寫作疑問答疑》那節助力分享中,我曾問過一個問題:寫小說時是敘述多一些還是對話多一些?那時即便老師給我解答了,但我還是霧里看花總有差一層的感覺。而聽完公子講的我才知道那時的問題如此讓我迷茫的原因。我對小說和故事的不同都沒弄明白,又何談細分它們?
小說和故事的區別又在于小說有小說的語言,故事有故事的語言。當我們寫故事時把故事清楚生動的敘述出來就好。而小說需要在語言對話、環境描寫、人物個性等細節上上潤色筆墨,在這些基礎上去講一個故事。由此看來故事在寫作上語言簡潔明快,情節發展迅疾,環境描寫作用不大。而小說則語言細膩多變,情節推進緩慢,環境描寫不可缺少。
故事和小說的相同點:故事和小說都是作者在向讀者講述一個故事。所以本質上二者都是故事。
【02】
世間萬事都有其法,做任何事情都講究方法。寫故事也需要方法,而這些方法是可以學習和熟悉的。
同樣是寫故事有的故事讀起來生動精彩,而有的故事讀起來就平淡無味不能吸引眼球。主要原因就是故事是否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邏輯。
說的簡單點就是這個故事要有一個好的開頭,中間運用一些這故事的技巧,最后在意料之中來個意外反轉,最后寫一個合理的故事結尾。寫故事的目的要明確,你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么?是抒發感情?還是讓讀者感受故事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悟或道理?故事只有目的是不夠的,這個目的要通過什么來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寫故事的幾個點,比如給故事設置阻礙,通過努力得到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又不是最終結果。為了故事更好看可以讓故事在這個結果上來個意外,讓故是出現反轉,最后給故事一個合理的結局。這樣一篇完整的故事就寫好了。
在這方面我做的不好,腦子里有很多素材就是寫不出好看的故事。沒聽課之前總以為自己文字功底不行,語言表達也不到位。聽過課后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自己寫的故事首先就不是完整的故事,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邏輯。幾個方面都有問題,故事目的不明確,平鋪直敘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基本是在抒發自己的內心感情,更準確的說更像是感情的宣泄。這樣的故事自然不精彩也不好看。
【03】
如何讓故事看起來動人好看?這就要需要故事有一個好的立意。說白了就是你的故事想想表達什么,是你自己的情感宣泄?還是想通過故事告訴讀者一個道理?
故事立意能讓整個故事的意義提升到更高檔次,所以寫故事能起到引發大眾共鳴的作用。故事立意鮮明讀起來才更生動有趣的。
我們在寫故事時,是不能缺少立意的。這個立意可以是你自己的情感宣泄,也可以以小見大引發普遍共鳴,更可以展現深層次的人性。這些可以讓故事看著更好看,讓你的故事與眾不同。
故事小白和故事大師差距在哪里?故事大師能以自我情感為中心熟練地運用一個完整的故事邏輯,生動而富有感情地講述一個故事。
故事小白只是生硬地講述一個沒有完整故事邏輯的事件。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從故事小白到故事大師究竟有多遠?它可以很近,只要你明白了寫故事的套路,再勤于練習總有能寫出好故事的時候。
它也可以很遠,是因為你一直停留在想的階段。想和做可以共生亦可以分離,所以還是要看你如何去做。
這幾日其他群里有人問我:你參加寸鐵訓練營了?我說:對啊!對方問我:怎么樣?我告訴對方:如果你想快速成長,那你就該來這里踩上大神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