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讀書進度慢了下來,剛聽了Sharemove 麗楠的讀書分享“宅茲中國,何為中國”,從不會去想過中國這個名字的演變,聽完漲姿勢,好棒。
《知行合一王陽明》,拖了好久還沒寫完的讀書筆記。看完整本書腦里留下的關鍵詞: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聽從內心的聲音。
書的封面寫著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是“良知”,是每個人內心與生俱來的道德感與判斷力,找到并遵循內心的良知,復雜的外部世界就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了然于心。
作者寫到王陽明小的時候,父親對他的管教嚴格,認為人才是管教出來的,王陽明對圍棋,射箭感興趣,老爹王華都認為他不學無術。而王天敘,卻相信好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出來,順著孩子的天性習慣去教育,并相信自己的孫子可以成大器。王陽明愛好廣泛,可一旦對某一件事情著迷,自己便全身心投入,學習兵法親自去居庸關實地考察;研究道教,新婚之夜忘記歸家;聽從婁諒,格物致知,對著竹子悟道理……有勇氣前進并堅持,在遇到死胡同時也敢于轉身,有智慧,并不斷提升自己。
南贛剿匪,告誡弟子“破山賊易,破心中賊難”只有消除了山賊心中的欲望,才可徹底讓他們降服,走向正途。知己知彼,在圍剿中學習,慢慢攻破山賊的防心,分析山賊心里活動,喚醒他們內心的良知,最后成功剿滅土匪,還當地居民一個安定的生活。在平定寧王朱宸濠上,深信心學,并親自驗證,派兵準確,改寫歷史。廣西戡亂,身體每況愈下,跟弟子講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煉心,煉慈悲之心,仁者無敵。王陽明把人心看透,善用心理戰,堅守良知,最終抗爭勝利。
那么心學對我們到底有何用呢?遵循心中的良知,注重自身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