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的焦慮主要是不能陪孩子,尤其孩子越來越可愛早上看你走流下不情愿的眼淚,你更舍不得離開。猶豫要不要辭職在家照顧孩子最需要媽媽陪伴的前三年,后來看到干法,可能也是神的旨意吧,感覺自己也需要自己的生活,職業(yè)斷層三年后可能找不到位置和更多心理焦慮,在工作中找到貢獻力量的、是有用的人的意義,實現(xiàn)自我需要是很重要的,而且也通過自己努力賺得收入,讓孩子生活條件更好。
稻盛和夫認為,工作是一種修行,是洗滌靈魂的過程。也是這本書里,稻盛和夫提出了“精進”的概念—一直辛苦的工作,總會讓你的技術(shù)、思想有所進步。這也是我工作實踐的感受,產(chǎn)假回來我的工作由全面的運營集中到投放這一個點,更專注精細,一年的工作后確實我自認為業(yè)務專業(yè)很多,能和供應商一起出謀劃策甚至想到前面,移動投放的專業(yè)性讓我更有底氣和信心。
稻盛先生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huán)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當然,不同感受,也會帶來不同的格局和未來。
一個人一生可以有很多種追求及欲望,但終其一生,目標終究是為自我實現(xiàn),即“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而工作,恰好是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極好的方式: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適應力,溝通力,協(xié)調(diào)力,應變力以及決斷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到展示,而展示出來的價值也會不同程度上得到公司,社會乃至國家的肯定,這份肯定,也終將成為我們自我實現(xiàn)的階梯。
“先是堅持一個月,再堅持一年,然后5年,10年,鍥而不舍。這樣做下去,你就能踏入當初根本無法想象的境地。 ”自己也是以十年去衡量自己的高度的,十年成長肯定是有的,就看是什么高度,是看到困難臨陣脫逃,還是迎難而上堅持直到看到曙光,這本書,作者稻盛和夫的做法會一直鞭策著我。
另外,作者的成功不可復制,不要讀了書就好高騖遠以為自己可以稱為他成為不了就郁悶難解,任何事,想要做什么事兒那就去吧,就算是煮一輩子的米飯,做一輩子的木匠,一輩子朝九晚五的上班,只要堅持用心的認真去做,那這就是匠心。在這樣的社會依舊沉下心來去讀一本書,種一畝田地,那你跟稻盛和夫也沒有什么區(qū)別。先把拯救世界的事情交給別人吧,咱們先拯救自己,正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