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 ? “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謂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 ? ? 用調和的方式化解怨恨,怨恨并不能消失貽盡,這算得?是良善嗎?
? ? ? ? ? 所以圣人執(zhí)著欠債的依據,卻不索取償還。有德之人明潦欠債而已,并不追討,無德之人卻是苛取搜刮,極盡所能。
? ? ? ? 上天之道,公義無私。永遠和良善之人同在。
? ? ? ? ? 調和必定有善讓一方,如果不讓必定無法調和,所以一旦處于調和之時,便不可能有最完美的結局,總歸會留下一些不愉快。這樣的事是不是是最好的結局呢,一定不是,只是最現實之狀。
? ? ? ? 對于合同之事,是共同的約定,是一種誠信的約定,一旦處于書面合同就不是簡單的誠信約定,而是不誠信約定。唯有不誠信約定才需要合同約定,誠信約定無須合同約定。而對于不誠信者,合同約定有用嗎?天下巧善之人無處不在,最完善的合同也難以約定。唯有明白債各有主,需自我約束去兌現,總是會有結果的。
? ? ? ? 我們總有自以為是之事,結果如何,必定會為自以為是買單,這是自然規(guī)律。一旦出現約定不能兌現,需時刻明白這件事的存在??梢苑畔拢豢煞艞?,便成為新的目標,方能繼續(xù)調和,唯有去自我調和,一定會有合理結果。
? ? ? ? 道德經此張此處特別說到,對而今社會太有指導意義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