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6年還有什么比《蝙蝠俠大戰超人》更讓漫畫迷們興奮的電影,那恐怕就是《美國隊長:內戰》了。這部號稱“復仇者2.5”的MCU第三階段開篇之作已經在不久前放出了第一支正式預告。發生在2006年至2007年間的英雄內戰是漫威宇宙一個非常重要的大事件,其營造的英雄格局和事件余波仍然影響著如今的新刊。將如此重要的劇情搬上大熒幕,正面迎戰超蝠撕逼大戲,足以看出漫威想要在2016年繼續打壓DC的野心。雖然耽擱了一些日子,但我還是像上次一樣簡略地寫了一篇文章,希望能用淺薄的美漫知識簡單地向不太了解內戰背景的朋友們解釋一下,到底是多大仇多大怨才讓鋼鐵俠和美國隊長這對好戰友倒戈相向。
無論原著黨和電影黨再怎么撕逼,討論電影前先聊聊作為劇情藍本的漫畫總是沒錯的。一切都始于一支叫做新勇士的團體,這幫缺乏戰斗經驗的少年英雄同時也是真人秀明星(真諷刺)。為了提振節目的收視率,新勇士的成員們貿然向藏身于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市的四名超能力罪犯發動攻擊。戰斗中,罪犯之一的硝化人使用了自爆能力,將斯坦福德的大片地區夷為平地,殺死了現場的三名新勇士成員以及600余位無辜的民眾。
這場悲劇引爆了公眾的情緒,人們紛紛將矛頭指向了能力強大卻不受控制的超級英雄們,也催生了所謂的《超級英雄注冊法案(SRA)》,要求英雄們公開秘密身份、接受政府管理。鋼鐵俠積極推動這項法案的施行,而美國隊長則認為它侵害了公民權利和美國精神;兩人各自帶領追隨自己的復仇者分道揚鑣,最終兵戎相見。這場爭斗中雙方傷亡慘重,也給紐約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勝利前夕,美國隊長突然意識到這場戰斗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自愿投降接受審判,卻在法院門前遭到槍殺。
《內戰》之所以被漫威迷們奉為經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系列探討了超級英雄漫畫中無可回避的英雄原罪(英雄們究竟能否凌駕于法律之上?),并且引申到探討民主法治國家中自由與秩序如何才能得到平衡這個更加深刻的主題。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的爭斗并非出于個人恩怨,而是反映了一種價值觀的碰撞。
和DC長期渲染蝙蝠俠與超人那種光與影的對應關系不同,漫威很少刻意突出美國隊長和鋼鐵俠性格上的對立面,兩人所呈現的更多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復仇者三巨頭中,隊長是隊伍領袖,鋼鐵俠則是背后推動者,至于雷神則扮演了強力輸出的角色。隊長是美國夢的化身,崇尚自由公平的傳統美國精神,用完美的道德觀約束自己,是一位永遠能夠感染和鼓舞他人的理想主義者。而鋼鐵俠更多地代表了當下的一種價值觀,崇尚技術、財富和社會地位,帶著明顯的精英主義思想,擅于從非常現實的角度來考慮和解決問題。兩人個性互補,堪稱最佳搭檔,一齊帶領復仇者走向輝煌,卻也無可避免地在關鍵的時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相較于探討人類與超人類沖突的超蝠大戰,美國隊長和鋼鐵俠的矛盾顯得更加貼近我們的真實社會。你無法評判在內戰中,究竟哪一派英雄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早在斯坦福德事件以前,因為絕境病毒而與裝甲連為一體的托尼斯塔克遭到敵人的控制,殺害了上百位無辜的民眾。雖然這件事被政府的幫助下被掩蓋了起來,卻將托尼推到了一個受制于人的被動處境中;而那些因他的裝甲而消逝的生命則成為了他內心巨大的負擔。所以在斯坦福德事件之后,他決然地選擇支持法案,并慢慢走向極端;在他看來,英雄們公開化、合法化并且投靠政府不僅是在保護民眾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也是在保護他們自身。
擁有強大能力的人的確應受到相應的約束;但法案的執行,卻會不可避免地讓天平向政府一方傾斜。當原本自由的英雄們成為了政府雇員,是否意味著一支超級警察隊伍的誕生?英雄們在漫威宇宙中原本扮演著約束各方力量的作用,一旦被招安歸順,還有誰能夠制約政府手中的強權?誰又能保障擁有秘密身份的英雄們自己和家人啊安全?正是這些質疑,讓深感自由精神遭到踐踏的美國隊長首先站出來表示反對。而民眾激動而缺乏理性的情緒爆發和心懷鬼胎的政客們的盲目推動,乃至斯庫魯人暗中推波助瀾,使這場爭斗發展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最終演變成了英雄混戰。
《內戰:坦白》中,鋼鐵俠曾對著隊長冰冷尸體自白:“……我清楚自己注定會被迫選擇這條道路。如果不是我的話,還能是誰?還會是誰呢?誰都不是。這個地獄只能我來下(出自SLOMO翻譯的版本)。”神奇先生曾將他稱為“被困在現代的未來之人”,他的“感情、道德準則都相當易變,他會隨著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大局而改變。”作為一個總在洞察先機的未來主義者(并且帶著一種自毀傾向),托尼常常有一種天降大任于斯人自我認知,這種性格使得他在內戰平息后又做出了許多冷酷的行為,比如主張將綠巨人發射進太空。
當多元宇宙崩塌,平行空間里的地球相互撞擊,以托尼斯塔克為首的光照會成員(光照會,由漫威宇宙中最有勢力的英雄們組成的暗中主導世界格局的秘密結社)驅逐了阻止其他人走向極端的美國隊長并且摸抹除了他的相關記憶。在那以后,他們通過無情毀滅其他世界的方式秘密守護著616地球(漫威主刊世界),卻并沒有改善事態。而恢復記憶的美國隊長,則決定帶領剩下的復仇者追殺向他們曾經的好友。
在神奇先生看來,美國隊長“是個好人,所以做好事。”他絕不會輕易變更自己的道德標準,只會堅守自己的使命而行事。當面對萬物將亡的終極危機,他說:“我救人于水火。我給予絕望之人以希望。我不衡量生命的重量……我拯救他們。”
鋼鐵俠違背復仇者理念的瘋狂之舉徹底激怒了他,讓他發誓追捕到底,哪怕世界的終結就在眼前。兩人在廢墟中的血腥肉搏再度撕開了內戰數年后勉強愈合的傷疤,也成為了漫威重啟級別的大事件《秘密戰爭》之前最讓人熱血沸騰的一幕。
當然,電影是絕不會這么拍的。出于角色、成本、劇情和規模等因素的考慮,MCU終究只是正統漫威宇宙的一個精簡濃縮版。要在短短百來分鐘的篇幅內講完一個如此波瀾壯闊的故事并不現實,更何況漫畫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蜘蛛俠揭露身份和臨陣倒戈、歌莉婭被暴走的克隆雷神殺死,隱形女和神奇先生的決裂,以及引發一切的斯坦福德事件都不可能出現在電影中。
最關鍵的是,從內戰的預告來看,電影中不一定會出現我們印象中的《超級英雄注冊法案》。這并不令人意外,畢竟迄今為止的MCU里好像就只有電視劇集中的超膽俠還保持著秘密身份了。再回想當初漫威在鋼鐵俠3中玩壞了漫畫里托尼最大的宿敵滿大人以及復仇者2中輕描淡寫的奧創紀元,你最好不要期待電影《內戰》和我們早已熟悉的漫畫《內戰》將會是一回事。
在《奧創紀元》的末尾,索科維亞的慘烈陷落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這場災難取代了漫畫中的斯坦福德事件,成為了英雄內戰的導火索。在預告片中,綠巨人的前岳父羅斯將軍帶來了《索科維亞協議》,從上面的聯合國徽記來判斷,國際社會已經對超級英雄們的活躍表示出了更大的關注,這應該促使了國家之間作出進一步約束超級英雄的決定。這個決定應該和漫畫中政府試圖控制英雄成為超級警察的法案有所不同;美國隊長雖然表現出了失落之情,卻并未展現出激烈反抗的意圖。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內戰漫畫中戲份不算太多的冬兵卻成為了電影中真正驅使隊長揭竿而起的關鍵人物。就目前看來,隊長行動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拯救遭到通緝的老朋友冬兵,而非出于漫畫中所描寫的政治動機;所謂的《索科維亞協議》,則更像是電影為了推動劇情而選擇的大背景,并不是兩派英雄爭斗的核心。
紐約之戰后,MCU鋼鐵俠一直深陷焦慮與恐懼之中,這種焦慮最終促使他在《奧創紀元》中創造出了反派奧創。托尼是個更加務實的超級英雄,他會首先選擇尋找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會先從道德和立場出發;這是他和隊長在思考方式上的最大差異。問題在于,他不具備隊長那種強大的信念。奧創的背叛大概讓他進一步地邁向了對任何可能因力量失控而造成混亂的恐懼。敵人不僅來自宇宙,也可能就來自我們身邊。按照托尼未雨綢繆的性格,站在政府和軍隊的立場上推動對超級英雄的限制管理似乎是最理性的選擇。另外,也許就像漫畫中一樣,政府幫助托尼掩蓋了奧創一戰中他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迫使他站在了他們那一邊。現在看來,隊長的反抗可能激化了本已經非常緊張的局勢,鋼鐵俠也不得不和有軍方背景的好友戰爭機器聯手迎戰。
我猜測,正式上映的影片應該會極大地淡化漫畫中展現的政治角力,雙方很可能不會持有足以改變MCU大格局的鮮明對立立場,而會更多體現為集中的小規模沖突(一個猜測,不一定對)。按照商業片的套路,大家也許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是叉骨、澤莫男爵或者紅骷髏在背后搗鬼,然后兩派人馬最終攜手抗敵,或者起碼會暫時止戰言和。隔壁DC的超蝠大戰,也已經確定會打出這招有點無聊的保險牌。將一個如此宏大、慘烈的故事,抽象簡化為一場小型內斗,似乎的確有點浪費題材;而在漫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超膽俠、盧克凱奇、杰西卡瓊斯雖然已經現身電視劇,卻沒能出現在這場斗爭中,著實令人感到遺憾。
然而《美國隊長:內戰》最令人擔憂的一點,是這次的美國隊長和鋼鐵俠是否真等能夠撐起影片主要矛盾。雖然早已有人將美隊、鐵人和冬兵的恩怨比作了三角戀,但事實上隊長和鋼鐵俠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好。《內戰》的漫畫劇情以兩人的矛盾沖突為核心,他們共事多年、共同領導著復仇者,有著深厚的友誼;正因為如此,兩人的決裂和隊長的慘死才令讀者不禁扼腕。但在MCU里,他們相識并不算久,僅僅共事過兩部電影,而且還是群戲為主。這兩個角色之間至今還沒有那種讓觀眾為之揪心的羈絆,所以當托尼哀怨地對隊長說“我也曾是你的朋友”時,我感到非常出戲。
撇開這些槽點,這支預告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很有嚼頭的細節。我們看到了非常犀利的瓦坎達之王黑豹,被美國隊長窮追不舍;猩紅女巫會飛了,實力進一步加強;戰爭機器代替了漫畫中的歌利亞,胸口遭到重創;還有華生馬丁弗里曼驚鴻一瞥的出場。據說在本片中馬丁戲份不多,卻會在之后的MCU電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漫威的尿性,指不定他們已經打起了讓華生《奇異博士》中與卷福本尼迪特康伯巴奇飾演的奇異博士好好互動一把的主意。
戰爭機器倒下的這一幕似乎致敬了漫畫中的歌利亞之死
此外,尚未現身的蟻人和全新的少年蜘蛛俠將會在片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也很讓人期待。蟻人(漢克皮姆)在漫畫中支持鋼鐵俠推行《注冊法案》,但在之后的秘密入侵事件中被證明是由斯庫魯人所假扮;而電影中的蟻人(斯科特朗)卻站在了隊長的一邊。漫畫里在托尼手下工作的蜘蛛俠彼得帕克本是劇情逆轉的關鍵人物,但在電影中他還只是高中生。預告中最讓人感到激動的一幕,是冬兵舉起隊長的盾牌,兩人默契地共同迎戰鋼鐵俠。我們都知道,在隊長死后,正是他接過了那身星條旗戰衣。
《美國隊長:內戰》將于明年5月6日在美國上映。據說,這部電影之后,MCU第三階段中英雄之間的關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我們且看漫威要怎么把這個故事說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