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喜歡“相濡以沫”這個成語,我想這是代表愛情的最高境界,給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當頭棒喝,證明這世上還是有真愛的,比如張學良少帥與趙四小姐不離不棄的愛情。后來翻了第6版詞典,我發現“相濡以沫”不僅僅可以形容伉儷,也可以用來描述我和小琦。
她是隨同一個“物以類聚,人與群分”的成語進入我的世界的,在高一初始軍訓的那個暑假。陽光毒辣,熾烈的光影穿透樹葉間縫隙,凌亂地跳躍在我們裸露的腳踝上,似乎在挑釁我們,即使坐在樹蔭下,也不給我們片刻陰涼。蟬聲聒噪,后羿未曾射下的金烏重又在這個專屬季節囂張跋扈,以嘲諷的姿態蔑視著一眾對它無可奈何的生靈。我就坐在樹蔭下,身心俱疲,心里呼喚著后羿來拯救世界。
一個女生,齊肩短發,蹭過來,“你好”。友情始于閑聊,我們這兩個特立獨行的孩子在操場邊交到了高中第一個朋友,是的,我們不用軍訓,我中暑,她生理期。我說真的好羨慕那些尚且怨聲載道的同學們,高中第一課我們就這樣無可奈何地浪費了。她笑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身不由己,又何必自責傷心。
成語用得很別扭,我也只有勉強接受。
那一周的軍訓因為我們小小的意外而被我們華麗麗地放棄,我的收獲僅僅只有一個小琦。
初次進入校園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好奇與新鮮感,同學也以底數大于0的指數函數的頻率被定義為朋友,我和小琦并非同班同學,因此也在“漸行漸遠漸無書”中把對方疏遠成點頭之交,我們在各自的平行世界揮霍著青春,誰也不曾料到兩年后的我們會變成彼此頭發上的口香糖,粘得那么緊。
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晃過兩年青春之后,高三猝不及防地降臨,我們和其他同學陷入一種慌亂忐忑的漩渦中。因一場一場不間斷的考試頭疼不已。我偏執著對文字的熱愛,用一篇篇閑暇中的文字來彌補心中的傷痕與壓抑。小琦是眼淚。
一次陽光明媚的午后,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世界濃縮得如同我們萎靡不振的青春,餐廳排的隊伍還很長,我在隊尾,正回顧著沒算完的導數,一個人從后背擁住我。我回頭,目光只觸摸到一張滿面淚痕的臉龐。她抱著我失聲痛哭,全然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眼光,我也知道了她第一次理綜考砸了的意外,我很理解一個優等生在高考前夕突然被甩出一本線的痛楚與絕望。在離高考只有百日的那次考試中我的失足也造就了這樣的結果,那種不甘與無奈,直到現在都念念不忘。
任由她痛哭一場,陪她慢慢平定情緒,抄一首汪國真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必須風雨兼程”來鼓勵她,陪她念納蘭容若的詩來轉移她的注意力,聽她哭訴,使出渾身解數來逗她開心。我原本就不幽默,而且矯情,因為她高三我多講了許多不好笑的笑話,也寫了許多不押韻的心靈雞湯來勸勉她。
當然,每次考試把我逼到山窮水盡悲痛欲絕的時候,她亦會陪我熬到深夜,等待我的痛不欲生轉為心平氣和。現在回想當初也會驚疑我們為何那么在乎成績那么在乎高考那么在乎對方,也許在我們身上,都能看到彼此的影子,尋到一個結伴追求夢想不離不棄的靈魂吧。
高三就是這樣伴著無數的考卷習題,不盡的跌宕起伏,巨大的心里落差過來的,最后我們波瀾不驚地參加了高考,從此那段不堪忍受又極其溫馨的歲月被我們拋到了腦后,我們拿到了各自大學的入場券,開始了下一場華麗的演出。我留在了濟南,距家384公里的城市,她去了更冷的天津,距我360.4公里。
她去上學之前我們小聚過一次,她說我們大一都不要找男朋友,一定要配對方適應各自的學校,我說好。她說我要經常給她寫詩,把圣井藏在故事里講給她聽,她要看我一步一步完成寫作的夢想,我說好。她說大學有什么情緒波動一定要跟對方說,開心了一起分享,難過了一起承受,永遠記得自己有一個閨蜜,我說必須的,茍富貴,勿相忘。其實我很想告訴她,我們冬天未寫完的故事可以留到大學第一場雪時再續筆,我們可以一起等到荷花開,在不同的河岸邊欣賞同樣美麗的風景。女生之間的約定總是矯情,也會天真地相信自己會一直信守承諾,直到現在我才發現,那根本就是一種單純地一廂情愿。
進入大學的象牙塔中,一切都新鮮且陌生,我們急于去拓展新的同學圈朋友圈,我們急于適應繽紛多變的校園,我們馬不停蹄奔赴社團的盛筵,也為接踵而來的專業知識忙得暈頭轉向。不知不覺彼此之間的聯系就由每日變成節日,約定地每周魯津視頻會議也由拖延變成取消。許是大一比較迷茫,等著忙過這一段,一定好好陪她玩。我一直以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安慰著自己,假裝不在意對她的懈怠。
那次在心儀已久且難度很大的報紙上發表了文章,我欣喜若狂,即刻拍下來微信發給她,過了好久她才回答,她的語音里夾雜著一個男生欲言又止的輕語,她說她脫單了,很幸福,讓我好好努力。我打了個哈哈,說好的啊這就找對象去然后銷聲匿跡。
偶爾我會翻她的朋友圈,看她幸福地秀恩愛,發各種令人食欲大開的美食照片,還有各種小驚喜,我只是笑笑點個贊,不多說一句話。也許這就是閨蜜最適當的距離最恰當地表達方式,遙遠地祝福著她的幸福,轉身。微笑。
我想我已經失去了那個與我相濡以沫的小琦,那天翻起《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涸了,魚就共同困處在陸地上,用濕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濕,倒不如在江湖中彼此相忘而自在。
對于魚兒而言,海水終于漫上來,兩條魚也終于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天地,最后,他們彼此相忘于江湖。對于我和小琦而言,高考結束后我們奔赴各自的象牙塔,享受愛情或追尋理想,彼此快樂又相互支持。我們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地生活,淡忘對方,也疏遠那段相濡以沫的時光。
也許能夠忘掉那段刻骨銘心記憶的魚,才是最快樂的。于人于情都是這樣。我寫下這篇文章,淡淡地懷念曾經一起披荊斬棘踏過高考的小琦,以及那段鮮艷濃烈的友誼。那首沒寫完的詩今年冬天我會添上句號,來年的盛夏沒有等到荷花開。
既已轉身,又何必念念不忘。
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信你一定也有這樣的故事,青春里一個很溫暖的人,曾經親密無間,如今感情無疾而終。
沒關系,我們都是這樣慢慢長大的。
朋友悄然淡去,他或她留給我們最美好的記憶卻停留在內心深處。
如此,也不失為一種溫馨的永恒。
畢竟,我們留住了彼此最好的一面。
回憶如同一座沙城,如若不前進,便會被埋沒。
因此,縱使步步回頭,也要義無反顧前行。
人生路上,總會有新朋友替代曾經的刻骨銘心,
我們與季節并肩,
有人替代彼此照顧對方繼續著生活。
祝ta永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