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二天作業——感情心理(如何有效面對別人的批評和嘲諷)
【主題】:如何有效應對別人的批評和嘲諷
【片段來源】:拆解片段來自《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R:閱讀原文】
別人批評你的話有可能是對的,也有可能是不對的。如果批評的不對,你完全沒有必要煩惱。把我的話好好想想,想一分鐘也好!許多患者來找我的時候眼淚汪汪的,又氣又急,因為他們所愛的人批評他們,其實這些批評的話失之準確欠考慮,他們沒有必要這么傷心。如果批評你的時候,犯下了不公平的錯誤,你為什么要心煩?你為什么要難過?你以為別人都是完美無缺的嗎?再說了,如果批評是準確的,你也沒理由感覺到崩潰,你本來就就是不完美的,只要承認錯誤想辦法改正就行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事實上也是)?不過,要想將這種情緒感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理智情緒,可能還得費點心思。
現在,我要教你一種語言技巧,雖然它們很簡單,但可能需要相當多的練習,如果有人攻擊你,你該說什么呢?想要提高掌控感和自信心,你應該如何應對這種困難的局面?
步驟一:移情
如果有人批評你或攻擊你,他(或她)可能是想幫助你,也可能是想傷害你。所以,批評你的人說的話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或者在對錯之間。不過,一開始就糾結對錯是不明智的。你得問這個人一系列特定問題,以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意圖。提問時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急辯護。相反,你應該不斷的提問,問的越細越好,想辦法從批評你的人的角度來看問題。如果這個人只是用含糊不清,亂貼標簽侮辱人的方式攻擊你,你應該讓他(或她)說詳細點,要對方指出他(或她)到底反感你哪一點。執行這一步,你需要花點精力才能擺脫批評者的無理糾纏,不過這樣可以將“攻擊—防守”型的交流轉化為相互尊重的合作關系。
步驟二:消除批評者的敵意
如果有人用槍指著你,你有三個選擇:第一,站起來用槍指著對方,這通常會同歸于盡;第二,你也可以跑,也可以躲避子彈,這一般會讓你感到屈辱,自尊全失;或者第三種方法,你可以原地不動,運用技巧消除對方的敵意。到目前為止,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是最讓人滿意。只要你能平息對方的怒火,你就是勝利者;而且在一般的情況下,對方會認為自己勝利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很簡單。不管批評者說的話是對還是錯,一開始都想方法認可他。如果對方說的完全是胡說八道,你可以在原則上認同批評者;或者你可以在批評中發現一些真實的成分,然后予以認可;或者你可以承認,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他(或她)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步驟三:反饋和協商
遭到批評時,只要使用移情法認真傾聽,然后再想辦法認同對方,消除對方的敵意,你就需要以機智又不失堅定的方式,解釋你的立場和感受,同時還要探討雙方之間的任何認知差異。
請根據上面的【R】寫出你的:
【I:用自己的話重述原文】
What:
這段話講了當別人批評或攻擊我們時,我們更好應對的三步法:第一步、澄清批評第二步、認同對方第三步、探討差異
Why: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難免會碰到別人攻擊批評我們的時候,這時我們如果完全接受批評,承認自己的錯誤,會讓自己心煩,不舒服,如果完全否認對方,也可能會跟對方起矛盾沖突,造成彼此關系不和諧,所以在別人攻擊批評我們時,如果用澄清批評、認同對方、探討差異三步法來應對,可以很好的應對攻擊,讓自己心里舒暢,并且也跟對方的關系和諧。
How:
如何應用澄清批評、認同對方、探討差異三步法呢?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澄清批評。
澄清對方到底反感批評你具體哪一點?比如,當一個人說我討厭你!你可以問:嗯,我很想了解以下,你具體是討厭我哪些方面呢?
第二步:認同對方。
不管對方批評的對還是錯,盡可能從批評中發現一些真實的成分或者從原則上認同對方。比如,當你問你具體討厭我什么呢?對方回答:我討厭你聲音總是用播音腔!
這時我們可以認同對方,嗯嗯,我理解,這種播音腔有時會給人感覺不接地氣,與大家距離比較遠,還顯得有點裝。
第三步:探討差異。
巧妙堅定的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感受,探討雙方立場的差異。
如:我有時喜歡一種聲音表達的美感,這個也是我聲音本身的音色決定的。每個人的喜好,性格特質都不太一樣,這樣會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去思考一些事情,比如我以前覺得自己這種播音腔蠻好的,可是一直這樣會讓人有距離感,你之前可能不習慣別人用播音腔說話,可是有時候聽聽也覺得蠻好聽的,在一些詩歌朗誦等這樣的時候倒是一種美感呢。正是這樣的差異讓我們去了解更多跟我們不一樣的人和觀念,也讓我們的思想更加開闊,你說呢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一次親身經歷:
2019年有一次做演講沙龍,在沙龍開始了半個小時之內,我在引導大家做自我介紹,并對自我介紹做演講反饋。還沒有講到沙龍要講的重點內容,有一個女生就坐不住,生氣了。說:這都開始半個小時了,還沒有講到重點,快點講重點啊
這時,我有點慌,忙解釋說:剛剛大家在自我介紹,自我介紹也是演講,也是反饋演講的一種方式。馬上就要講到重點了,今天我們講演講中故事畫面感的4個要素。。。
反思:
當時一聽到別人對我的批評就有點慌了,心里就虛了,這樣會顯得我作為一個老師沒有威信,并且當時在否認她,辯解顯得有點無力。
如果重來一次,我應該會這樣說:
第一步,同學你很在乎高效的進入主題是吧,剛剛你覺得我是在哪個環節久了點呢?
她可能會說:是啊,課都上了半個小時,還沒有進入今天的正題,有點啰嗦。
第二步,嗯,你說的對,有時候有的內容強調的次數多了點,這樣可能會給人一種啰嗦的感覺。
第三步,我很理解有的小伙伴想高效,有的人想慢慢的進行課程,我是覺得先讓大家慢慢的熟悉了課堂氛圍,先做個自我介紹的簡短演講,同時我對大家自我介紹的反饋也是能學到東西的,所以,這個有時候需要去做一個平衡,比如我下次會平衡好自我介紹和正題內容的時間,同時你也可以嘗試去看看我給到大家自我介紹的反饋,有沒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
場景問題:
我旅行發朋友圈有點多,會把自己的一些心情直接表達出來,這時,就有朋友說:afa,你已經是30多歲的男人了,該學著成熟了,要學會收起自己的內心世界了,這樣發自己的內心世界,有點像個孩子。
明確的目標:
通過澄清批評、認同對方、探討差異三步法,讓自己可以心平氣和的跟對方溝通,表達我自己的想法,對方也不再這樣批評我
具體的行動:
第一步,我說:嗯,我發自己的心理活動具體會有哪些影響呢?具體是什么讓你覺得這樣不好,不應該呢?對方可能會說:你這樣別人會覺得你很不成熟,可能會笑話你,很多女孩子可能不會喜歡一個不成熟的男人。
第二步,嗯,我理解,這樣很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不成熟,像個小孩子,女孩子也會覺得這樣的男人不太靠譜。
第三步,我說:正如你說的,有時候發一些心事,有的人會覺得不成熟,不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應該做出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有的人覺得一個多少歲的男人應該有對應年齡的樣子。同時我發現有時候分享出一些生活中的小美好的事情,表達出自己美好的心境,會給到朋友圈一些人激勵呢。好像看起來不同的人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當然,我覺得如果我表達自己的心事過多,確實會不太好,感覺自己心里藏不住事情,可以適當,比如可以規定自己每周最多關于心情感受的朋友圈不超過5條。你覺得這樣是不是會更合適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