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的根本問題,比如世界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原是沒有最終答案的,更不存在所謂標準答案。如果有一種哲學宣稱能給你一個標準答案,那一定是偽哲學。——周國平《覺醒的力量?第一輯 覺醒之力?哲學與你有緣》
多元化,是激蕩創新的沃土。回顧春秋時期,稷下學社,百家爭鳴,那是何等的學術繁榮。即使從物理學的“熵理論”來看,也是越多元的環境越容易避免熱寂的后果。同一時期東方的諸子百家,西方的哲人思辨,分別奠定了東西方哲學的基礎。而后期,中國的獨尊儒術釀制了柏楊先生筆下的醬缸文化,西方的宗教獨裁造就了中世紀的黑暗。史鑒歷歷在目,警醒著如今做學問的人,當須有“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決捍衛你發言的權利”的雅量,才能再造學術繁榮。
當人們熱衷于陰溝里的爭斗之時,仰望星空的人是不會參與其中的。相反,如果你的人生沒有廣闊的參照系,就容易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事情多么小也會被無限放大,結果便是死在一件小事上。——周國平《覺醒的力量?第一輯 覺醒之力?哲學與你有緣》
這讓我想起《三體》一書中描述的“高維打擊”。書中所說的“高維打擊”是說,視界維度數較低的種群,在遭遇到視界維度數較高的種群攻擊時,會毫無還手之力。比如,一個紙面上的士兵(二維)與一個立體士兵(三維)作戰,紙面士兵無論如何看不到自己背后,所以根本無法抵抗立體士兵來自背后的打擊。《三體》中描述的地球生物滅絕,就是遭到了來自更高維度智慧的生命打擊。
這雖是科幻小說,但也不無現實意義。如周國平這段文字所述,我們的“價值視野”在哪一個層次,決定了我們的注意力與競爭力。我將“價值視野”分為四個層次:道法術器,依次分別為:價值觀、方法論、技巧、工具。以打仗為例,“軍械好”不如“戰術好”,“戰術好”打不過“戰略好”,“戰略好”打不過“得道多助”,已有無數歷史戰例說明這一點,不再贅述。
職場競爭、事業發展莫不如是。首先得做正確的事情,然后才是正確的方法。有這兩樣基本不會出大錯,最后如果技巧嫻熟,工具趁手,那將如虎添翼。
但現實中情況往往相反,許多人過多得關注低層次競爭,卻忽略了高層次的“價值視野”:撕擄“是一年讀100本書好,還是一年只讀10本書好“,撕擄“要不要做標題黨”,看大咖讀什么書,看明星穿什么衣,拼誰的行為方式更像網紅,誰的作風做派更像IP…… 但有多少人能耐得住這些網紅、大咖、明星在成名前那長久的磨難與寂寞?
學道法,看經典;學術器,看熱點。其實都要看,都需學,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只是,當下的自己,要清楚為什么看,為什么學,要清楚自己是從高維向下看,或是從低維向上看?這兩者都沒有問題,最可怕的,則是“在矮子里面當上了將軍,就自以為是真將軍” ,這種人上得戰場,不要說能否“活過三集”,怕是片頭曲沒奏完就陣亡了。
唯有從人生的全景出發,你才能看明白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而這正是哲學的作用。因此,對于重要的東西,你可以看得準、抓得住,對于不重要的東西,你可以看得開、放得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糾結,從而活得更積極也更超脫。——周國平《覺醒的力量?第一輯 覺醒之力?哲學與你有緣》
多元化,向上看,才能使我們免于“井底之蛙”的沾沾自喜,也才能談得上“從人生的全景出發”,也才能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