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寫到哪, 我只是想說出來痛快.
我在33歲的時候攜家帶口去了加拿大, 留學.?
這似乎又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倘在幾年前, 很多人去美加澳伴隨的是各種羨慕, 這幾年其實風向已經悄悄改變了, 網絡上關于這幾個國家醫療教育經濟等等的揭短文章越來越多; 而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 人們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對國外盲目的崇拜. 這又一次印證了我對自己的評價: 眼界不開闊, 判斷力不強. 我經常在大環境已經改變的情況下仍渾然不知, 做出幾年后看來很荒唐的決定: 比如11年前在互聯網方興未艾的時候對其嗤之以鼻, 畢業去了通信行業; 比如在外企已過鼎盛時期走下坡路的時候仍舊執迷于其看起來高大上的環境于是在一家外人看來頂級的外企荒廢了五年; 比如研發的價值慢慢回歸的時候我轉做售前, 做了三年終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性格導致自己完全不適合也不喜歡這種工作; 以及這次, 在別人紛紛海歸的時候我逆流而動跑到地球另一邊去留學.
不過這些我倒不是太在意, 或者說覺得很難改變了. 工作了十多年后我慢慢強迫自己接受這樣的觀點: 我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 老實說這很難, 但至少可以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我太想證明自己, 卻忘了生活本來的意義
我開始準備出來留學是2014年五一期間, 但其實從2011年開始我就有想出來的沖動. 那時我還在上文提到的那家所謂頂級的IT外企做著一份邊緣得不能再邊緣的工作, 收入很低, 而且很清閑. 那時我已經在這個無聊的職位上呆了將近四年了, 做得久了沒什么長進有些迷茫, 想動一下. 當時經常與公司的銷售及售前打交道, 深深地為他們的工作方式著迷, 每天看到他們在外面跑來跑去, 在酒店餐廳各種地方"揮金如土", 幻想著自己也找一個這樣的空缺脫離研發的苦逼生活. 但其實這很難, 各種原因: 我沒做過售前, 完全不熟悉他們的工作方式, 沒跟客戶打過交道, 等等. 更為致命的是, 我在這家傳統的軟件公司坐井觀天, 完全沒有意識到外面互聯網如火如荼, 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也已經近在眼前. 等我意識到的時候, 才發現在這家公司蹲了四年我差不多已經什么都不會了. 是的, 我錯過了差不多一個時代.
差不多2011年五一之前, 我在某大客戶處跟其他幾個人做項目的時候聽到一個消息, 他們組的老大走了, 內部調動去了澳洲. 別人只是當做聊天的談資, 我聽到后內心里卻翻江倒海. 我忽然發現, 我在這里待的四年, 已經很有幾個人出國了, 剛進公司沒兩個月, 直線小老板去了美國, 后來的老板去了新加坡, 換了一個老板又去了美國, 這中間有一個同事去了加拿大, 包括這個去了澳洲, 北京的幾個同事去了美國... 我的眼前放佛出現了一道光, 當時我自我感覺很不如意, 工作沒有進展, 收入幾年不動, 跳槽轉崗又碰壁... 我其實很有自尊或者自傲的, 總想比周圍的同學, 朋友, 老婆的同學朋友等混得好一些, 現實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或許正是我這種急切想證明自己的性格, 導致不能在一個地方認真踏實的做下去. 反過來更加劇了我的無助和焦躁. 我覺得如果我能出去的話又會有轉機, 我可以汽車洋房, 藍天白云, 在異國他鄉繼續傲視同儕... 是不是覺得我太功利太赤裸裸了? 我當時就是這么想的.
無論如何, 我發現了新的希望, ?回家搜索了一個晚上, 卻如同被扣了一頭冰水一樣. 原來彼時加拿大移民早已形同關閉, 而澳洲也剛剛公布了新政, 標準看起來高不可攀. 美國更加不用想. 接下來幾個月, 我仍然在反復研究這件事, 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除非雅思考到4個7, 否則是絕對不可能出去的, 于是我花了一千多塊報考了一次雅思, 想看看自己離4個7有多遠. 結果不出所料, 考聽力的時候我剛開場就完全懵掉了, 最終出來的結果聽力5分, 其他幾項也是慘不忍睹.
很難再回想當時那幾個月我的復雜的心情, 那種剛看到一絲曙光卻抓不住, 追不上的樣子讓我異常難受, 當然后面慢慢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我漸漸不再去想這件事, 開始找工作想逃離這家公司, 只是偶爾想起來還如同一塊石頭一般, 放不下. ?后來的事情說起來平淡又離奇, 我順利找到一家剛進入中國的公司, 新公司的收入是原來公司的差不多5倍, 我做了以前一直很想做的售前, 卻發現我根本不喜歡這樣的工作.
神使鬼差, 我又想起來出國, 而且走了最匪夷所思的路, 而且真去做了,
而且真的走通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