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過一生才算是過好了一生?
我們這地方有一種調侃人的話,如果看見有人若有所思或沒在干活,就會說,“你又在思考人生了!”在他們的眼里,只有游手好閑的人才有功夫去思考人生。這說明對他們而言在這個功利的世界里,一切不能帶來一些立竿見影效果的思考都會被當做思考人生來調侃。而你即將看到的內容就是這種的,如果你是一個注意力非常寶貴的人,我建議你看到這里就關掉文章吧!
ON
之前聽很多老師分析過有意義的思考和無意義的思考兩者的差別,只有進行有意義的思考,才能升級大腦系統,實現自我進化。可我只是個普通人,我沒有興趣去分析,現在腦中所想之物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我不知道。
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所以我覺得我的大腦現在竟然還沒有停止運轉,竟然還在思考問題,那我就很開心,能從思考中獲得快樂,我就能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盡管,那些被別人稱作無意義的思考。
我思考:生個氣,還要給你一個合理的理由?
看看有多少天真爛漫單純善良淳樸耿直的人,一旦進入社會的協作系統,和別人產生合作,就變得謹小慎微,以如履薄冰的方式與別人進行溝通協作。如果對方的一些舉動令他有所不滿,那他也頂多現在心里抱怨幾句,然后又發現自己原來不應該這樣評價別人,又在心里暗暗反思。經過短暫而又激烈的心理斗爭,終于想通了整件事情,而這一幕發生的時候,對方卻毫無察覺,因為他的臉上絲毫沒有表現出不滿。
這些可愛的人,他們內心的孤獨不僅沒人懂,就連他們自己也不愿意承認——說“我其實很孤獨”。他們窮盡一生想要融入這個社會,想要接納更多與他們價值觀不同的人,希望與他們產生合作,和他們生出友誼。然而這些微妙的心理活動成全了他,造就了如今的文明。
他們也許天生坦率待人真誠,身上翹著幾根醒目的刺,但這也是在告訴別人小心這些刺!小時候穿衣打扮都很簡單,但是漸漸的為了接觸到更多的陌生人,他們選擇給身上突出的小刺裹上一層層怪異厚重的衣服,盡管看起來不舒服,但是總能給人一種安全感。
可也不是每一次傷害和被傷害都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生氣的時候就是這樣。
生氣是一種很奇妙的情緒,它能給一個人勇氣,去打破一個個精心包裝的格局,以短暫的無畏去迎接更多的傷害。但可笑的是總會有人問你為什么生氣,更加可笑的你竟然還能說出理由來!
假如真的有人惹你生氣了,需要給他一個合理的理由嗎?
如果需要,我想理由應該是這樣的:
我對你做的這件事非常不滿,所以我很生氣。
也可以更簡單一點,
看到你這樣我很生氣。
很多人會問這為什么呀?總得有個原因吧,準確的來說,總得有個比較合理的原因吧。
因為看到你,所以我很生氣
這個句式很完整,不知道你指的不合理是哪里?
生氣,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合理的,你竟然問他要合理的理由,傻不傻?
昨天有個朋友告訴我,讀者說她的文章深奧難懂,她覺得很生氣,“有那么難懂嗎?你就能看得懂,難道真的要我因為他們而寫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嗎?”
你能知道她生氣是為了什么嗎?是因為讀者看不懂文章嗎?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她的讀者是一直看不懂她的文章,還是就這一次看不懂,在這個問題面前問為什么真的很傻。
當時我沒有回答她,因為當時我還沒有想明白該怎樣回答她,現在我想明白了:
“你是一個藝術家,不是一個產品經理,藝術家是要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不管那東西在別人看來有沒有價值,但那是你的終極價值。”
生氣是人的本能,它的存在已經證明了它的合理性,所以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最好別問為什么。
假如你無意間惹別人生氣了,然后你自己沒控制好,竟然也生氣了,兩個都很合理,那到底誰更合理?
如果你知道一個小偷,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已經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才偷東西,你就不會因為他做了違反道德和社會秩序而生氣了。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了解別人,更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根據別人的意愿去做事。我們能夠做的僅僅是通過學習來更理解別人一些。
你會生氣是因為你不理解別人,你不理解別人是因為你無知,那么換作別人也一樣,最根本的原因是無知。
當你每次因為犯的錯而責怪自己的時候,其實你是在用自己無知的身體來承受有知的懲罰。可我們什么時候才能有知呢?這一天永遠不會來。
記得有一個簡單的統計數據得出了以下結論:
讀完北京大學圖書館的書所需的時間,大約是 550 萬天,也就是 15068 年。
僅僅是知識的冰山一角都夠學100輩子,更何況我們才活了幾十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盡管沒有辦法消滅無知,但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習來減少無知。
所以,不要再為你所犯過的錯事而拷問自己的靈魂了,因為明天還有更多的錯誤等著你去犯。
求知的過程本就是一個犯錯的過程,也不要因為醒來之后找不到另一只襪子而懊惱,這也許就是上天給你的一次機會,讓你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