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腦子里沒有知識真是可怕,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也找不到合適的語句來表述,現在才發現詞窮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以后一定要多讀書,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充實自己的大腦…
? ? ? ? “謂致知之功,將如何為溫清,如何為奉養,即是誠意,非別有所謂格物,比亦恐非”
? ? ? ? ? 準備冬溫夏清、準備奉養父母的想法,是所謂“意”,并不能稱為“誠意”。一定要實踐了冬溫夏清,奉養父母之意,盡力做到心滿意足、不自欺欺人,這樣才能叫做“誠意”。知道如何實施冬溫夏清的禮節,知道如何恰到好處地奉養父母,才是所謂“知”,但還不能稱為“致知”。冬溫夏清,奉養父母等事,就是所謂“物”,還不能稱為“格物”。冬溫夏清的“物”被“格”了,然后冬溫夏清的“良知””才算“致”。所以《大學》說“物格而后知致”。“致”了懂得冬溫夏清的“良知”,然后冬溫夏清的“意”才會“誠”;“致”了懂得奉養父母的“良知”,然后奉養父母的“意”才會“誠。所以《大學》又說“知至而后意誠”。
? ? ? ?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直在提倡孝道和忠義,孝順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父母是我們的根基,就好比一棵大樹,父母是根,我們是枝干,孩子們就是樹枝和樹葉,只有樹根吸收了足夠的養分才能供應給樹干和樹枝,很多人只注意大樹的枝葉是否茂盛,卻忽略了對根基的養護,所以,就算在科技發達的現代還是不能忽略了孝道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