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以琳 ,很高興又在漠子家PD故事會和大家相見了,本周的主題——給予關注。
PD工具卡是這樣詮釋的:孩子是否感到他們是無足輕重的?
1)放下你正在做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他/她比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2)不要忘記安排特別時光。
3)記住托尼.莫里斯所說的:“當她們走進房間時,你的眼睛亮起來了嗎?”
近期,漠子家“看見孩子”夏令營馬上就要開營了,在營前調查表扉頁上有這么一段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看見就是愛,讓我們帶你一起走進孩子的心,看見孩子。”
是的,看見就是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看見和被關注,尤其是孩子們,這份關注的背后是被重視,被尊重,被看見,是愛。
其實呢,對孩子的關注是在陪伴中完成的。記得,在前不久的一期正面管教家長課堂中,大家討論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有媽媽不解的說:我是全職媽媽,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可是為什么我家孩子還是安全感不足,整天粘著我,總是在尋求關注呢?還有媽媽問:孩子半歲時我就上班了,平常工作也很忙,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內心充滿愧疚……
到底什么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呢?我認為,孩子是否能感受到愛和溫暖是判斷是否是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標準。陪伴并非僅僅是和孩子同處一個空間,真正的陪伴,是可以感受到彼此,心與心有連接,和孩子有回應,有互動,彼此間有愛的流動!
工具卡上的漫畫,形象的表達出陪伴及關注的誤區,手捧報紙的爸爸&流淚的孩子,這張薄薄的報紙,隔斷了父子之間的連接,也阻礙了他們愛的流動。孩子能感受到的只有被忽視,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我是不重要的”,“我是沒有價值的”這樣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將對他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手機替代了報紙,有多少父母如圖中爸爸一樣被手機所綁架呢?陪伴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忍住不刷朋友圈?當孩子來和你互動時,你是一手拿著手機,一邊隨口敷衍著孩子;還是放下手機,看著孩子的眼睛,認真的聽孩子說,關注孩子的訴求,感受他的感受!
在我們家,我和5歲的女兒有個約定:她睡覺前我不看手機,偶爾有事情需要用手機處理,得向她打個小報告:媽媽需要處理一下工作上事情,一會兒就好了。否則,手機會被小朋友沒收呢。
另外,安排“特殊時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爸爸媽媽的愛對孩子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先生平常工作忙,早出晚歸,日常生活中,我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一些。但這并不妨礙孩子感受爸爸的愛,每天半小時的家庭游戲時間,爸爸只要是在家都會積極參與,和妞妞下一盤飛行棋或是玩一玩踢球游戲,又或是玩全家人都參與的搶椅子游戲,通常伴隨著的都是滿屋的歡聲笑語!有時候在周末,爸爸也許還會安排一次父女倆獨享的特別時光,帶著帳篷去某個湖邊野營、玩沙子等等。我相信這些歡樂的時光都會留在妞妞的心里!
孩子透過父母的關注,可以構建陪伴孩子一生的價值感和歸屬感。陪伴,不僅僅是陪著孩子而已,而是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特別時光,是父母和孩子共度一段美好時光,彼此滋養。這些,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