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有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

首先,幼兒對語言的接受常是片段的,你說“小心別灑了”,他也能聽懂“別”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灑了”。心理學上講,我們所有人都對負面的事情印象更深,這叫“負面偏好”,是人類多年進化所致,因為這可以讓原始人保命。對于孩子。就更是如此。并且當這種壞事情的景象在他腦子里蔓延開來,它就會在潛意識里影響行為。所以,正面語言和負面語言對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

我們常常會發現,你剛一提醒他別灑了,馬上他就真的端灑了。這時家長還會接著說:“你看,我說什么來的?剛說完……”

當然,也不能說孩子犯的錯就是家長的提醒給搞的。但我猜想,有時,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影響了孩子的行為——孩子少了信心,多了顧慮,自然容易發揮失常,所以這里的因果還真是難說清。

其次,正面語言是引導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負面語言是引導孩子向后看,鼓勵他瞻前顧后、擔憂,甚至懼怕。所以,這也關系到孩子的情商發展。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樂觀的思維方式,有勇于挑戰、堅韌不拔、面對失敗和逆境能越挫越勇的性格,而不是總有以安全、保險為做事動機的防御型思維模式。

語言就是外化的思維。我們大人的語言就是給孩子的思維方式在做典范。甚至,家長的語言,常常會成為孩子在未來很長時間里頭腦中的內部對話模式。

在孩子幼年期,我們無意中的語言,塑造了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意識或潛意識里的各種信念。所以,我們改變語言習慣,多從正面講,以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少利用恐懼心理,少用壞事去威脅孩子,這是正面教養的第一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起 周末在家看了兩個著名羅姓胖子的視頻,一個是羅振宇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另一個是羅永浩的 Smartisan...
    dujnan閱讀 533評論 0 0
  • 從小喜歡看書,偶爾也會“胡言亂語”一頓,自己都看著不好,不要說別人了,所以棄筆不寫,只把它作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
    我是子非魚閱讀 245評論 0 0
  • 小生分享了幾首歌,但都是日文的,這不像小生的風格,可能是分享給女朋友聽的吧! 小生發了sos的求救,我評論了但是沒...
    逍遙純閱讀 155評論 0 0
  • 后臺項目部署案例,過程記錄下來,包括系統root密碼忘記、防火墻設置等問題。 jdk、tomcat配置 mysql...
    胡圖仙人閱讀 24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