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世紀60年代的嬰兒潮一代以來的美國來說,以約翰森 溫特斯(Jonathan Winters),羅賓 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為首的喜劇明星以他們的超時代的表演技巧逗笑了幾代電視機前的美國人。他們的時代與現在不同,沒有推特(Twitter)、閱后即焚(Snapchat)等花樣多和選擇多的社交工具,最簡單的喜劇效果就是來自生活中的自導自演的一幕幕無模板的即興模仿。對,這也是這一代喜劇演員正在沒落的原因。在社交媒體上傳送著大量的生活元素的時代,年輕人已經不再喜好那一代即將成為電視歷史博物館里一角記錄的經典。而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克雷格 費格孫(Craig Ferguson),就是正處在喜劇元素迭代更新的浪口中的代表。
如果你還沒看過Craig的脫口秀節目The Late Late Show with Craig Ferguson,我建議你去網上看看。節目中充斥著一個又一個在你絕對不會想到的時刻出現的重量級包袱。在一套90%都是沒預先排演的節目里,在每次嘉賓采訪前臺本都會被撕掉的節目里,Craig的一身無模板無準備的即興幽默展露無疑。每次我看他的節目,Robin Williams的喜劇表演的一幕一幕都會浮現出來。大到對明星的戲弄,對自己工作的CBS電視公司的不屑,或者是對觀眾們對公眾人物的神化了的癡迷;小到對于語境的淘氣的曲意理解與對方肢體語言的似乎深刻但又可以被理解為頑皮的解釋,每一個包袱里都能看到Craig、Williams和Winters那一帶喜劇演員的時代特色,每個笑話里其實都有對現代人快速而又不充實的生活習慣中虛偽的嘲笑。與其稱之為即興,不如稱之為他們身上統一的“玩世不恭”的性格。這一點上,Craig的幽默,很多年輕人是不以為然的。在他們的眼里,似乎Craig的幽默完全就是一種無禮貌的表現,這在他與一代年輕演員的2014年,也就是他做主持的最后一年的一系列采訪中體現無疑。
在2014年這一年的采訪節目中,我注意到了Craig越來越對年輕的一代力不從心,似乎總是有著一種“打不著的火花”在他與采訪嘉賓間尷尬地存在著,剛要進入狀態卻又把自己拉了回來。Craig自己的幽默依舊進行著,但在那些演員身上我卻看到了一種對Craig的幽默的恐懼感,一種放不開的氛圍在現場徘徊著,十分熬人。
如果把Craig的無模板無準備的幽默形式作為他們那一代人的特點的話,那么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幽默就完全可以被他的繼任者詹姆斯 柯登(James Corden)為首代表。一張張整齊的臺本,節奏緊湊的活動,提前安排好的采訪內容,完全失去了前一代喜劇演員的瀟灑與不顧一切,反而顯得有些拘謹與尷尬。而嘗試通過結構來避免尷尬的新一代主持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種嚴謹的結構反而讓其愈演愈烈。這不禁讓人思考,也許生活就是像Craig Ferguson那一代老去的經典的表演中那樣,并非由緊湊的條條框框構成,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幕幕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