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看動物世界,里面講到可愛海豚撞到了河豚,兩個萌貨上演了一場“車禍”,我會心一笑,忽然畫風一轉,解說音開始介紹為什么海豚要撞河豚,原來海豚在“吸毒”,吸的是河豚毒素,一種可以讓海豚嗨的物質,而且海豚會撞的一時爽,一直撞一直爽,咦?這不就是成癮嗎?同樣的還有猴子吸馬陸,貓吸貓薄荷等。
要說有癮,人可能是癮最多的物種。
生活中的各種癮:手機癮、購物癮、煙癮、酒癮、食物癮、快感癮、愛情,糖和鹽癮等,這些都是身體獎勵機制錯誤指引后,形成的習慣成了癮。
而獎勵機制的正向就是學習新知的快樂、做成事情的成就感、被認同的自豪感。
1.煙癮
吸煙如此有害,那么戒煙后有哪些好處呢?
l 戒煙8小時:血液一氧化碳水平降至正常,血氧水平恢復正常;
l 戒煙24小時:心臟病發作機率下降;
l 戒煙48小時:神經末梢開始再生,嗅覺和味覺能力增強,行走變得輕松;
l 戒煙2 周—3個月:血液循環改善,肺功能增加 30 %;
l 戒煙1—9個月:咳嗽、鼻充血、疲勞、氣喘減輕,呼吸道纖毛再生,清潔肺和降低感染的能力增強;
l 戒煙 1 年:冠心病的危險性降為吸煙者的一半。
抽煙的本質是通過尼古丁使身體的多巴胺分泌進而感到快樂,這是一種心里狀態的外包,身體知道有外包就自己不勤于分泌多巴胺了,反正外包了的依賴心態,有壓力、難過、無聊、缺乏創造力的時候身體會向外索取外包支持,所以處理好這段時間是關鍵,做到兩點:首先遠離壓力環境,其次是遠離觸動機制比如看別人抽、聞到煙味等。找到戒斷期的精神支柱如家人的鼓勵、愛好的發展,“餓死毒蟲”筆記等。
Tips:戒煙非常難,我自己也在做斗爭,目前已經由一天一包減少到一天兩根,出門不帶煙+和不抽煙的人玩確實讓我經常忘記抽煙,大家可以試試。
2.手機癮
手機主要作用是輸入和輸出,除此之外都是多余消耗。
輸入主要是搜索和了解信息用途,對自己沒有幫助的功能都是多余的,遠離無目的休閑瀏覽習慣
輸入主要是打電話和社交用途,不是自己必要的溝通都是無效溝通。
手機里的游戲也讓人上癮,因為它提供了現實世界中沒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甚至還有愛情/情色,這些都是脫離了現實的不實感覺,是游戲商的溫水煮青蛙,因為你呆得越久,消費和可利用的機會越大,本質上沉迷=逃避現實,認識到這一點是走出來的關鍵。
Tips:我現在對手機進行了管理,社交軟件刪除了不必要好友,只在規定時間集中看。
看電子書時間不限。
玩游戲只在晚上玩一個小時而且只做重要任務打關鍵副本,感覺自己時間變多了,而且不耽誤任何事情
3.購物癮
購物癮有兩種,
首先是覺得便宜就買了,并不是真實需要,滿足了人貪婪的本性。
其次是偽消費升級,多花錢買向往的生活方式,實際是過段時間自己該什么樣還是什么樣,不是發自內心的生活方式改變,只做了表面功夫,這也是貪婪本性作祟,又想獲得向往的生活方式又不想努力,于是用表面看起來像來包裝自己。
Tips:線下不逛街,減少沖動購物的機會,線上會把想要的東西先放進購物車,放一周,如果還是想要就想想我會用它的頻次,如果真的很少時間用又占地方,我就不買。
4.快感癮
找刺激的癮~安全環境下的恐懼(自己的和他人的恐懼)會激發大腦應激興奮度,進而形成快感,而快感是成癮的,幫助他人去做壓力、無聊、抑郁的及時釋放,可以減少虐待自己和他人/動物,減少破壞行為。非安全環境的恐懼不會有快感,是產生恐懼后激活大腦和身體用于逃生的技能。
性癮~這是需求金字塔的底層需求,食色性也,正常的需求,但是被本能支配的恐懼是種什么感受呢,之前看性癮日記感覺蠻嚇人的,所有事情都不重要了,只是想著性這一件事,像極了吸毒,讓我想起了動物實驗中的條件反射,如果動物每次按按鈕都能得到食物,它就會一直一直按下去,直到精疲力盡,但是如果按幾次就沒有食物了,它就會放棄,如果隨機按會出現食物,它會按到死為止。
Tips:個人沒啥經驗,但是能理解,找刺激的人應該是被保護很好的年輕人,因為中年人被社會各種打臉,巴不得天天都平靜如水,性癮我是覺得要珍惜自己的身體,被挖空了很不劃算啊,還得買匯仁腎寶。
5.愛情癮
這是前幾天看文看到的,覺得太扯了吧,愛情怎么會是癮,自己仔細琢磨了一下,確實愛情符合成癮機制,有研究證明人覺得與他人的最快樂的相處就是與另一半在一起的時光。單身狗們天天想脫單,有的甚至有虛擬情人,戀愛中的人動不動就秀恩愛,有的人還找很多情人。真成癮表現。
Tips:愛情這個我也在消化理解中,但是如果能在彼此身上得到成長,我覺得成癮就成癮吧,劈腿的就算了,但不要靠別人的愛去生存,愛的前提是愛自己。
6.鹽和糖成癮
這個也是看文看到的,說是古代將鹽看成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鹽商都是巨富,原因就是人的生理機能需要鹽的參與,不然就會沒力氣,很多動物也需要鹽,這成了我們控制動物的關鍵。
而糖的成癮性是商業社會有意為之的,也就是生產糖的托拉斯,我們的食品幾乎很少有不含糖的,一般人一天攝入30-40克糖是正常的,但甜食控的嗜甜程度是遞增的,看看身邊每天幾杯咖啡/奶茶的人,做菜放糖不手軟的人,每天攝入量超過100克的人非常多。
寫到這我覺得人的自立太重要了,這些“外包”讓很多人依賴的同時也失去自我,被莫須有的線牽扯著、擺布著,獨立意識?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