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直到看完整部電影,其實我都沒有理解為何電影的名字叫做《所羅門的偽證》,所羅門,并不是電影里任何人物的名字,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百科,上面的解釋是,所羅門為以色列最有智慧的國王,他向上帝祈求智慧,用他的智慧審判斷定了許多案子,可以稱得上是最權威的法官,他可以洞知事情的真相。本片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應該是意味著“最權威的、掌握真相的人說了謊”。片子中神原從頭到尾了解事情的真相卻選擇沒有說出來;老師警察知道一些真相,但為了維護學校的聲譽和社會影響仍選擇了沉默,媒體的肆意報道毀了幾個家庭和孩子,學生們也是因為只是想尋求真相才自發舉行了這次審判,他們只是想知道真相而不是謊言。
? ? ? ? ?本片分為上下兩部,都是由女主的回憶引出了事情的始末,從事情的發生,到各處取證,再到最后的審判,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在整部電影中,反復出現了一個詞語“偽善”,所謂“偽善”即裝出來的友善,虛偽的善意,比“無善”更加可怕,而偽善者可以歸為一種說謊者。在涼子看到樹理和松子受到校園欺凌的時候,她因為害怕并沒有站出來,而她在同學面前卻倡導不應該對校園欺凌視而不見,其實柏木說的也對,這確實是一種“偽善”,只是我想我們還是可以理解,不是所有的人面對比暴力事件的時候都有勇氣去站起來說句公道話。而出現校園欺凌的原因,無非是欺凌者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和權威,來欺負比他們更弱小的人,本片中的三宅同學因為受到父親的打罵,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施加到學校里的弱小的同學身上,以彰顯自己并非如此窩囊無能。而他以前做過的一些欺凌的事情都可以由父親出面擺平,或用權力或用金錢,就像近年來我國也報道過多起校園欺凌案件,大多是這種情況。這需要我們審視和警醒,學校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問題,還有“官本位”思想……
? ? ? ? ?本片中還有兩對在我看來根本不能稱之為有“友情”的朋友。樹理和松子、柏木和神原,這兩對“朋友”有極其相似的經歷。松子處處維護著樹理,而樹理卻罵松子是蠢豬;柏木讓神原重走以前的地方,其實是為了讓他更痛苦,讓他和自己一樣,在我看來樹理和柏木都沒有把那兩個人當作是自己的朋友,只是想找個同病相憐的人,或者說是找到一個比自己更可憐的人,所以才會一直惡意中傷。只可惜,直到神原放下狠話離開,柏木才發現自己的可悲,他失去了神原這個朋友,所以流著淚從樓上跳下;直到松子因事故死去,樹理最終才發現自己失去了唯一一個可以理解她、最愛她的朋友。朋友本就應該是平等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如果因為幾句惡意中傷失去知己,那豈不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