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于網絡)
今天這是一篇譯文,關于設計中的文案以及click here這種提示方式的辨思,我贊同文中的部分觀點。翻譯整理后,分享給大家。初次翻譯,多多見諒。
原文地址:http://www.uxmatters.com/mt/archives/2015/04/writing-is-design-too.php
原作者:Peter Hornsby
=============================
“Easy reading is damn hard writing.”—Nathaniel Hawthorne"
便于閱讀是真他媽的難寫"——納撒尼爾·霍桑
“Writing isn’t about making money, getting famous, getting dates, getting laid, or making friends. In the end, it’s about enriching the lives of those who will read your work, and enriching your own life, as well. It’s about getting up, getting well, and getting over. Getting happy, okay? Getting happy.”—Stephen King,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寫作不是有關于賺錢、出名、約會、打炮,亦或交友。最終,寫作是為了豐富那些有可能讀到你的作品的人的生活,同時也豐富你自己的生活,具體是與起床有關,與上進和成長有關。讓自己獲得幸福,好么?獲得快樂?!薄沟俜摇そ穑骸蛾P于寫作:創(chuàng)作回憶錄》
現(xiàn)在是2015年,你有很好的機會在自己的口袋里放入一臺智能手機——一個能夠讓你能夠訪問即使不是人類所有知識的總和,至少也是能夠勝任夜店游戲的神器設備。(原作者注:對于美國的讀者,夜店游戲指酒吧游戲。)你可以在網上買些雜貨,或者從亞馬遜買一些圖書和電影,還可以用Google或者Bing搜索網頁。所以,合理的說,智能手機最能讓你最親近互聯(lián)網。
體驗糟糕的互聯(lián)網文案
始終記住這個事實,以至于我(原作者,下同)在一定時間內很失望,要多么糟糕的人還會繼續(xù)寫這種文案。例如,上個月我收到幾封來自以下幾個網站的電子郵件:
ACM—告訴我點擊這里去注冊;
Slashdot——邀請我去查看隱私政策,點擊這里;
Amazon——告訴我,如果我不愿收到推薦郵件,點擊這里;
Transport for London——告訴我點擊這里以取消關注;
我靠?這些大型、著名的組織還在叫我點擊這里?為了讓你能快速了解下為什么這樣的設計是糟糕的,我列了如下幾個理由:
1.當某人瀏覽一個網頁時,顯示點擊這里會迫使他們去閱讀鏈接上的文字,使得他們自己能明白這個鏈接是做什么的。
2.當某人在使用觸摸屏設備時,點擊不再是語義準確的詞了。[譯者注:原文中的點擊指click,而觸摸指touch]
當然,之所以保持這樣,可能是這些大型機構故意使用的逆反模式,或者說黑箱模式,以降低用戶去執(zhí)行某些操作的可能性,例如取消關注、這些機構不希望用戶正確去理解的內容。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耍小聰明的技巧吧。
正確的編寫鏈接文案
為了避免之前說到的那些問題,你應該用正確的鏈接文字,使得你的用戶能夠清楚的知道在他們點擊這個鏈接后,你將把他們帶到什么地方去。鏈接的樣式表明了它是一個需要用戶進行交互[譯者注:點擊或者touch],之后觸發(fā)如鏈接文字描述的動作的頁面元素。然而,這對于用戶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所以不必要告訴用戶需要進行什么操作。即使回顧到2005年,N/NG已經發(fā)布了一篇名為《2005年設計師們所犯的大錯誤》,其中已經強調了這個[譯者注:指點擊這里]錯誤設計。
編寫有效的互聯(lián)網文案
提醒用戶說“你正在一個網頁上”就好比提醒說“讀報紙或看電視”一樣愚蠢,類似的提醒還體現(xiàn)在網頁的標題或者內容上。例如,我經??吹教崾菊f,“在這個屏幕/網頁上,你可以···”以及網頁的標題寫著“報告生成頁面。”崔西·萊波雷,一位UXmatters上的專欄作家在《關于劇院和創(chuàng)造性設計》中這么寫道:提醒用戶說他們正在某個網頁上,類似于打破劇院的第四堵墻——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戶就像觀眾一樣,是專注于體驗的,他們正在努力的完成目標。舉個例子,交互設計師或者說網站開發(fā)者對于打破這種規(guī)則是能接受的。但是,對于用戶,他們需要的是讓他們專注到自己的用戶目標中,而不是中途用不必要的東西去打斷他們的進程。
作為交互設計師,我非常樂意于寫好的文案并感受它為用戶體驗所增加的價值。優(yōu)秀設計是源于多方面的深思熟慮,包括視覺效果、文案及交互。用過于強調視覺效果的設計線框圖,很容易讓交互設計師過度關注視覺效果的設計,最后使得整體的設計因為其他方面的不足而悲劇。
線框圖是交互設計的美乳。我們先來構建個人體,之后確定工作流程吧,然后——你有在聽么?這里才是交互設計的關鍵!——原作者的吐槽
對于一個交互設計師,編寫有效的互聯(lián)網文案至少和交互設計的其他方面一樣重要,也如其他方面一樣需要做的很好。如同做設計的其他方面一樣,當交互設計師在寫文案的時候,也需要頻繁的剝離文案。在剝離后,盡可能的去發(fā)現(xiàn)并解決我之前所說的問題——刻意凸顯出用戶正在使用網站以及使用點擊這里。如果你需要精簡文案,那正好在交互設計中沒有多余的空間留給不必要的信息。
如同其他設計決策一樣,理解你的用戶——包括他們的域名和網站知識水平、他們想要實現(xiàn)什么目的——這是對寫出有效文案的最大影響因素。設計表單時需要更簡練,但是如果是需要交互式幫助或者顯示技術支持時,你需要設計更具有沖擊力的文案去引導你的用戶完成視覺焦點轉移的過程。
設計可用的數據表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表格中的數據沒有對齊。比如我用的銀行,目測是唯一一個在報表中使用左對齊的電子表格,使得我難以去核對我每個月的收支情況。(諷刺的是,這是銀行大肆吹噓他們重新設計過網站之后的樣子。)當然,不只是銀行,別的網站也有犯這種錯誤。
另外,他們還出現(xiàn)了一些低級錯誤:不清不楚的標題、重復的單元格、丟失的計量單位。這些原本應該讓表格清楚地呈信息的,卻變成了一團糟。
最后
美國發(fā)明家、商人比爾·里爾有一句名言:“如果它看起來不錯,那么它飛起來也不錯”。視覺效果和交互也許會永遠是設計中最吸引人的兩部分,以至于我們的用戶在大多數時候,也是以這兩部分來判斷好壞的。但是,設計師也需要把用戶平時不關心的元素設計好,并且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