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于1919年。作品取材于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真實生活。作品表現了天才、個性與物質文明以及現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用散發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一個老實正直,循規蹈矩生活的人,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家庭幸福,工作穩定富裕,過著幾乎是人人羨慕的幸福生活。突然有一天,他決定放棄平凡的生活,去追尋自己的理想,追尋藝術。他拋棄家人,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關于理想,他這樣想:“一個人要是跌進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碑嫯嬘谒?,是生命,是一切,是所有。在理想與現實之中,他選擇了后者。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他在尋找一個新的地方,像沒有實體的靈魂四處游蕩,終于在這個遙遠的國度找到了一個住所,終于能夠和夢想相容在一起,他在這里找到了他自己。后來,他因患麻風病,雙目失明,去世之前讓告誡他的妻子把他的巔峰之作付之一炬。這是對自己的肯定以及對世人的蔑視。他去世后,作品價值不菲。但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為,我并非全部認同。他太自私拋棄妻子兒女,留她們獨自生存;他太冷漠,朋友的妻子因他而死,而他卻沒有一絲愧疚。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和他的畫畫相比,這可能也是他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在卑鄙與高尚,只在一席“信仰”之差。世界上有兩個事物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世界是復雜的,價值觀是多樣的,而我們做為平凡的“一個”,找到自我,才是最重要的。毛姆是一個天才,他的作品抓住了人性最本質的東西,信仰、夢想。這本書與《人生的枷鎖》所表達的同是自由。他把自己一生的艱難困苦寄托在作品中,他的作品是與自己的對話,是一種靈魂的交涉。他說:人類天生具有制造神話的特性,對于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我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奇聞逸事往往好奇心極強,編造出一個個傳奇故事,然后對此深信不疑,達到近乎狂熱的地步。這其實是浪漫主義對平庸生活的一種抗議。突然想到《亮劍》中的一句話:理想有兩種,一種是我實現了我的理想,還有一種,是理想通過我得到了實現,縱然是犧牲我的生命。最后分享一段從這本書中讀到的一段值得回味的話,頗有感慨: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郁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后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卻總是那么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么。我承認現實生活的社會價值,也知道這是一種有條不紊的幸福生活,但我卻有一腔不甘平庸的熱血,渴望踏上一條更為放蕩不羈的險途。而這種從容的快樂讓我感到莫名惶恐。我內心渴望過上更為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做出改變,我指的是那種無法預知的改變和刺激,我便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巒和兇險莫測的海灘。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