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心理課系列筆記
圖片發自簡書App
|現象場
1,羅杰斯認為,"我,是一切體驗的總和"。
2,他認為,想要了解一個人,就要進入他的現象場,體驗到他的體驗。
現象場就是一個人的體驗和時空等環境因素的結合。
如果一個人有十個重大體驗,這些體驗都發生在特定的時空里,每個具體時空都有特定的環境因素。
每個重大體驗都是一個"現象",而時空就是現象的"場",他們結合起來,就是一個"現象場"。
如果想深入了解某個人的過去,那么可以進入別人的現象場。
|進入別人的現象場
進入別人的現象場,某種意義上就是成為某某人。
比如你想了解你的母親,就進入你父親的現象場,"成為你的母親"。
我們可以這樣練習,具體步驟如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試著做了一下,只有簡短的幾分鐘。
我感覺到了媽媽的辛苦,對我們的思念和擔心,還有,我感覺到了她身體的不舒服,可是她還是很堅強的挺著,一個人在家操勞著,還有一些從未體驗過的深刻的感受……
體驗如深淵,每個人的體驗里,都有自己不愿觸碰的東西。所以做這個練習,不要硬來,如果抗拒或懼怕,就不要做。
|模仿他人
進入他人的現象場有一個簡單的版本,可以模仿他人。
他怎樣,你就精準的模仿他。
十五分鐘后,好多人都會感覺到,好像有一個特殊的通道被打開,模仿者會徹底體驗到被體驗者的體驗。
一些僧人也會做類似的體驗。
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既然,一個人的體驗就是這個人的自我,那么當"我"完全體驗到"你"的體驗時,"我"豈不就成了"你"么?那么所謂的"我"是誰呢?
原來沒有一個抽象的,超出一切具體現象場的"自我"。當深刻明白這一點,就可以破除我們常說的"自戀"了。
不過我不用忙著破除"自戀",我自己還沒活好活夠呢,我還想活出更有野性生命力的自己呢,我自己還有好多需要完善的呢,還是讓我有更飽滿而健康的自戀吧。
活出自己,成為自己,也是我追求的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