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腦里所有的事情記錄下來之后,我們要做什么?要學會聚焦,學會挑出要事,我們要學會對事情的分類!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管理自己,通過管理自己人生的目標,管理自己的習慣,甚至管理每天的行為跟目標的關系才是很重要的。其核心其實就是管理事件!
今天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就需要對事情進行分類了,事件的分類:
第一種分類:
它跟時間有密切關系,特定時間你要做的事情。比如:坐飛機;比如我去上課,比如你約了人見面......都是固定時間的,改起來不太容易,爽約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日程來代替,特定時間發(fā)生的事件,這類我們用日程來管理,就我們用日歷,蘋果的日歷、安卓的日歷或者紙質的日歷都可以來管理這類的事件。一定要首先學會記錄收集(全面收集:工作與生活),其次才是進行事件的分類!
日歷放的是跟特定時間有關的行程或事件,這種事情不能安排得多,如果你安排得多,你就不能適應變化,所以一定要少而精。
第二種承諾事件
人生中不僅僅只有少而特定時間的事情,我們還有大量其他的事情,可能它對時間要求得并不太高,但也是我們的承諾。
當是我們的承諾,對時間有要求。比如說:我只要約定某年某月某日這一天要做,不管是上午做、下午做、晚上做都可以;再比如:約某個人打個電話,這時候我可以把它放在清單當中,給它標注一個截止的時間,這一類呢,我會用清單系統(tǒng)來管理。
第三種沒有時間要求的事件
有一些事是沒有太多時間的要求,比如:你打個電話要投訴一下;比如你要給爸爸媽媽打個問候電話;比如你要出去買個東西;比如:你要交個電費,你要加個油......這些對時間要求更不高,彈性更大,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最近你要做的事情,越快做越好,你做得越快,你的大腦就越輕松,所以我們把這一類用清單來管理,但是不標注時間。
主要的分類到現(xiàn)在講到3種:一是日程,二是有截至日的清單事件,三是沒有截止日的清單事件。
那哪種最多呢?日歷當然最少啦!
有截止日的清單事件也不要太多,而且也不能安排太多。
一旦我們不要安排太多,我們就很容易達成,一旦完成了我們就很開心。
那大量的事務沒有安排時間,我們越早完成越好,這類事情如果很多那怎么辦呢?
我們需要把這類清單再拆分,把它分成跟情境有關!什么是情境呢?就是你這類事情會用什么形式在什么地方做!比如:打電話算一種情境,辦公室算一種情境,電腦上完成也是一種情境......
---《葉武濱時間管理100講》05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