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偶然的機會,參與了一個研究生的工作團隊。評論他們是一件無趣的事情,我只想說他們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與我的想象和預期存在一定的落差。
接觸不要超過半小時,對話不要多于三十句,話題不要超過五個,如果這樣的話,你可能會喜歡這些同學。因為他們有禮貌,認真傾聽,認真筆記,看上去懂規矩。可是,你如果期待他們的承諾,以為既然約定,就會出現預期的結果,那就錯了!
回頭再看當時的表現,我真的懷疑他們是否是在認真地在敷衍你。
一起開會就是研究做什么和怎么做,會上會下態度都很好,可是會后竟然無動于衷,甚至連一絲絲的回應都沒有。所以知道了他們經常被老師批評的原因。說批評是輕的,其實就是在罵!開會不就是討論如何減少老師的批評嗎?
不能也不想去和他們的老師匯報。反正都深入地討論了做什么和怎么做。就看他們的態度和執行了。
其中一件事情是畢業找工作和老師布置工作之間的沖突。這算個屁事!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各種工作壓著,你怎么辦?還是要妥善處理。喋喋不休,像個祥林嫂,有用嗎?已經告訴你怎么做了,還在那里啰嗦這檔子事情。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做事達不到老師的要求。也是一樁扯淡的事情!參加工作后,社會的要求、領導的要求、同事的要求,你不去認真對待?老師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求你們做事情精益求精,認真負責。態度、態度、還是態度。聽了n次說“已經把心態調整過來了”,但是,請你仔細想想,你真的把心態調整過來了嗎?連我這個旁人都感到你言語表現流露出來的心態失衡,經常和學生相處的老師難道看不出來嗎?
為什么心態失衡?我猜想就是埋怨老師要求做的事情太多、太難。又不得不做,又不能不做。所以就應付吧,應付就是討罵。罵了心態還好,是不是有病?!不愿意做事,其實就是不肯吃虧,感覺付出太多,為老師做得太多。是有一些老師拿學生當牛做馬。但你的老師是這樣嗎?仔細想想,不全是為你們好嗎?
走上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最怕什么?三個字“邊緣化”!什么叫“邊緣化”?就是有你不多,沒你不少,別人無視你,把你當做空氣!現如今,很多年輕人真是辛苦得很!幾件事情同時做,自己的事情顧不上,天都要塌了!沒關系的,什么叫熬?這時候就是熬。過五年、過十年看看,那些當年熬的人,舉重若輕、經驗豐富、碩果累累!那些年你倒是輕松自在,可到如今,依然眼高手低,手里什么都沒有!這就是邊緣化的結果。要你做事情,是感到你還能做些事情;批評你,是感到你是孺子可教。當別人無視你的時候,你自己找感覺吧。
在展示你自己才能的時候,還不是拿老師讓你做的那些事情作為資本嗎?如果你做事馬虎,敷衍了事,即便別人一時看高了你,最后難免露出短板,結果也是從此被邊緣化。
最好的結果是讀書學業和老師布置的工作兩不誤。認認真真讀書,認認真真做事。至于做事,無非是做還是不做。如果這件事是有意義的,那就認真去做;如果不想做某件事情,但又無法選擇不做,那就認真去做;如果答應別人做某件事情,既然答應,那就認真去做。
當且僅當:某件先前有意義的事情突然變得毫無意義,而且自己又有選擇,那就選擇不做;要讓你去認真對待別人在敷衍你的事情,那就選擇不做;要是對一種提醒繼續敷衍的話,那就選擇不做。
這是我對做還是不做的選擇標準。至于決定要做,那就認真做。如果做事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從技術上來說是個人的執行力強弱問題,從本質上說還是一個態度問題,除非你笨得無藥可醫。所謂執行力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態度:首先要有把工作做好的端正態度;
? 傾聽:注意傾聽領導的工作布置,明確任務、內容、要求;
? 理解:努力理解領導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如有疑問,及時提出,當面解決;
? 執行:努力按照布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去完成工作;
? 狀態:A.完成;B.執行中接近完成;C.剛剛啟動 D.未完成 E.無法執行
? 匯報:傾聽領導對執行和狀態的反饋意見;
? 小結:個人對此次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總結。
會議紀要寫得緩和一些,這里稍微犀利一些,可以接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