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生活一直是緊緊巴巴的,父母購買什么東西總是事先要商量很久。在那個物質緊缺、金錢不多的年代里,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父母都會起個大早,到食品店里稱幾塊月餅回來,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吃月餅。
那時的月餅,品種很少,記憶中好像只有五仁餡的圓月餅。月餅外面包裹著一層薄皮,里面的餡是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五種“仁”炒熟后去皮壓成碎丁,再加入冰糖、青紅絲等制成的。五仁月餅的歷史悠久,主要是“五仁”正好和我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相呼應,被看成是我國仁義道德的象征。這些,也是我后來才知道的。
我不愛吃月餅,即使是那個食物短缺的年代。當時的五仁月餅很硬,再加上里面青紅絲發出的奇怪的味道,讓我難以下咽。那時候的父母,總是把月餅當做很好的東西,給我們每個孩子都分一個。我就把月餅皮轉圈啃完,再挑出里面的冰糖吃。隨后,我那塊月餅就不堪入目了,被我糟踐的不成樣子。這還不算完,我還拿吃剩下的月餅和父母換,再乘機把他們的月餅也糟踐一下子。
對中秋節的這段記憶,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清晰。反而是這些年的中秋節,卻沒有什么印象了。看著父母一天天老去,我開始像父母當年一樣,每逢中秋節前夕,就開始遍尋著各式各樣好吃的月餅,買回來,供他們品嘗。
月餅的品種很多,從產地看,我國的月餅主要有四大類:廣式、京式、蘇式、滇式月餅;從品味看,有甜、咸、咸甜、椒鹽等口味;從餅皮看,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由于小時的記憶,對廣式月餅,沒什么興趣。京式月餅吧,過于干硬,受到餡料種類的限制,口感不甚好。于是,就開始偏愛蘇式和滇式月餅了。
蘇式月餅,小巧精致,餡料豐富。經常讓我想起《阿甘正傳》里的一句話:“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的味道。”蘇式月餅也像一盒巧克力,吃了這塊,就想品嘗下一塊的味道。滇式月餅,是我有一次去云南出差時,吃完后愛上的。主要以火腿月餅為主,餅皮疏松,餡料咸甜適口,有獨特的滇式火腿香味,香而不膩。
我一般會在原產地購買月餅,這樣會讓月餅的味道更醇正些。每逢八月十五前夕,月餅就會通過快遞不遠千里送到家里了。打開箱子,把月餅拿出來擺在餐桌上,讓父母先品嘗一翻。看著他們很享受的神情,那感覺真是不錯。往往這時候,女兒也會湊過來,從中挑一個,拿到一邊去靜靜地品嘗。吃完后,還不忘說一句:“哇,真好吃!明天早上我要在家吃月餅,不去學校吃早餐了。”
中秋節那天的晚上,我會把各色月餅拿出來,擺在茶幾上。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看中秋晚會,一邊品嘗月餅,那種其樂融融的氛圍感覺很是溫馨。
看著父母和女兒吃月餅的樣子,我心里暗暗地想笑,再也不會發生我小時候啃月餅皮、挑冰糖吃的那種情況了。
(本文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和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