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看了幾本關于心理學的書籍,河合隼熊寫的《心理治療之路》藝術主要講了什么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的具體過程以及如何成為心理治療師,雖然這本書講的很傲,但是對于我們普通人如何自我修養還是沒有什么幫助的。在看到本書《這樣和世界相處》之前我還看了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勒特的另外一本著作《自卑與超越》,在這本書中主要是選取的人的自卑心理這一部分,從這一部分出發詳細的解讀了自卑感的產生根源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的‘超越’,和本書《這樣和世界相處》相比起來的話更加偏專業一些。結合這三本書的比較,我認為本書更適合一般人群閱讀。
? ? ? 《這樣和世界相處》一共分為十五個章節,雖然作者盡量將語言說的通俗,但是作為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來說想要看透這本書還是需要一些力氣的。而且書中的一些觀點可能會讓我們感到驚訝,例如在第一章“自己和世界的關系”中作者開篇給人的行為的定義是:‘人的行為,始終來自于自身對自己和對世界的看法。’可能這里你還沒有什么感覺,接下來作者寫到:‘我們的感官所感受到的,只是我們主觀的錯覺,本來就不是實際的真相。而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也只是外在世界投映在我們心里的主觀映像而已。’這個觀點估計對于我們國內基本從小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人來說有點難以理解,在辯證唯物主義中我們認知的世界是真實存在對世界,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這里 又說只是主觀感受,到底誰對誰錯呢?這是我當時看到這里產生的疑問,不過隨著繼續閱讀下去,才明白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只不過足額著的說法更接地氣而已。
? ? ? 還有就是作者為了方便我們理解還適時的選取了部分案例來系統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進行剖析,。還是以剛才提到的第一章為例,作者舉了一個很常見的不愿同女孩子相處,除了能和自己的母親親近之外的一個律師的案例,作者不是單純的就下結論說這位律師性格內向什么的,而是從其成長環境開始分析,最后得出其患有‘俄狄浦斯情結’,這個案例中雖然用到的是心理學家專業的分析方法,但是我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深奧。本書的其余章節基本都是按照這樣的語言來進行展開的,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相信每位讀者都會有所收獲的。不過我建議在看到第六章和第七章的時候,有條件的話可以結合《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一起閱讀,這樣能夠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 ? ? 關于心理學的著作市面上相當多,我覺得我們普通人只需要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就可以了,不用學的相當專業,畢竟我們不是以心理學來當職業的,所以這本《這樣和世界相處》對于大眾來說已經綽綽有余了。
京東購書鏈接:http://item.jd.com/1194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