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5S 首次搭載了指紋驗證系統。同一年,蘋果收購了以色列的PrimeSense公司,開始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全新研究。
2017年9月13日,蘋果發布了他的第十代iPhone,一共三款產品,其中最引人關注的非iPhone X 這款十周年紀念版莫屬,其中搭載的全新人臉識別系統最是讓人興奮不已。
人臉識別不是什么新技術,三星、微軟等廠家早已應用到自家的手機或平板產品上,甚至我弟弟告訴我,他2012年用的SONY手機都有人臉解鎖功能。
當我問他是否好用時,他告訴我,開始時新鮮過一段時間,后來發現解鎖成功率太低、能用照片欺騙、太過耗電后,就再也沒用過,還不如密碼來得方便和安全。
Apple從來不是新技術的開創者,但他總是能成為新技術的引領者,這次的人臉識別也不例外。
iPhone X 的人臉識別系統有兩個關鍵字:真三維建模、深度學習。
目前應用到實際的人臉識別都是基于視頻、圖片等二維人臉信息的識別,通過識別人臉各特征點位置的相對比例實現對人臉的識別。
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對環境光的要求高,如大太陽低下、暗光環境中,識別準確率將大為降低;對人臉姿態的要求高,必須正臉面對鏡頭,稍微側多點頭,它就認不出你了。
所以,如果要用于解鎖、支付等身份驗證環節,這種二維人臉識別方法幾乎是不可用的。
2013年,蘋果發布的iPhone 5S 首次搭載了指紋驗證系統,開啟了手機指紋驗證的新時代,引起各大手機廠商紛紛效仿。
就在同一年,蘋果收購了以色列的PrimeSense公司,這家公司的核心技術是利用結構光編碼技術實現對物體的3D建模,第一代的Kinect就是用的這家公司技術。
當別人還在追趕指紋技術的時候,蘋果已經開始發展新的人臉識別技術。四年的時間,讓蘋果再一次成為新技術的引領者。
iPhone X 的人臉識別如何實現?
通過點陣投射器投射三萬個不可見光點到人臉上,人臉對這三萬個點進行空間調制后,再由攝像頭捕獲這三萬個點,這三萬個點就攜帶了人臉的特征信息,再通過專用的芯片對這些特征點進行分析運算,最終生成這張臉的超精細的3D模型,你的手機就認識你了。
而且這三萬個點不是簡單的矩陣排列,可以根據需要投射特定排列的光點陣,也就是所謂的結構光,對結構光的編碼解碼算法十分復雜,這也是iPhone X 需要一顆專門的芯片來處理人臉信息的原因。
運用深度學習技術,即使由于年齡變化、化妝、整容等因素導致的肉眼可見的人臉變化,也不會影響它對你的識別,因為它會自動的學習并適應你的這些臉部變化。
這么精細的人臉數據,僅拿來身份驗證就大才小用了。
通過學習,它能夠識別你的表情,感知你的情緒。iwatch監測你的脈搏、血氧、血壓,face ID讀取你的表情和情緒,遠程醫療、游戲互動將擁有全新的方式。
除了對人臉建模,對物品進行3D建模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終有一天,你的手機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而這一切都是AI(人工智能)的功勞。
2017年,或許就是AI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