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一場大疫情,讓時間慢了下來。
車,馬,郵件都慢。
夫妻在家相處的時間也長了,親子交流的時間也多了。把能玩的玩具玩了個遍,會做的吃食做了個遍。這幾天,我學會了蒸包子,包餃子,發現自己能夠養活自己和孩子了。
但是停課不停學馬上就開展起來了,我又投入到線上教學中。
兒子幼小銜接時期,本來初八開學。
當初孩子小的時候,我覺得快樂就好,不必在乎學習和成績。
現在我也經常拿這個來麻痹自己,為自己懶惰教育找借口。
這個假期,當看到同齡孩子會畫武漢疫情的宣傳畫,會關于武漢事件的即興表達,也趁著在家苦練舞蹈基本功,我終于開始覺醒了。
我懶的要命,不愿意陪伴孩子,不愿意費那個腦力去管理孩子,甚至不愿意思考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從心里對快樂教育是有迷思的,直覺上感覺快樂教育好像不太對頭。
于是上網查了查,果然。
這個詞從西方傳入。
實際上是奴役無產階級的,讓無產階級永遠都是無產階級。
高階層的人講的是精英教育,拼命讀書,讀最好的書,對生活自律和管理,以后走上政途和商途,成為政治家和企業家。
生活中還需要大量底層的人,你又不能跟這些人講,你就安心地混吃等死就行了,于是就產生了快樂教育,你不需要學太多東西,生活地快樂高興就可以了。
學習本來就是反人性的,你要克服一個個困難。
考試更是殘酷的,通過選拔,讓一部分人突破他的社會階層,讓一部分人留在原有社會階層。
所以,對現在的自己仁慈,就是對明天的自己不負責,對子孫不負責。
快樂教育這個詞,要謹慎使用。
我們需要快樂,但我們不要苛求教育也是快樂的。
學習不懂的知識必定是艱難的,克服艱難的過程帶給我們的成就感才讓人真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