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雨天,閑來無事,隨手抽出一本文集,準備消磨時光,信手翻看文章,才知道是周作人的《雨天的書》,想想倒也應景,不覺間就想到了與朋友討論學品與人品的話題,一時間浮想聯翩。
南宋奸相秦檜雖然人格低下,但其學識淵博,其模仿宋徽宗的字體并加以改良的宋體頗為時人所賞,但后人惡其人品,不以秦體稱之,而以宋稱,今宋體大行其道,但人多不知其原為大奸臣秦檜所創,或者知道而不愿承認,可知世間人品尤重于學品,無論你學識多么淵博,但若人品低劣,多半為人詬病,為世所不容。
唐代大詩人王維,論詩文天下景仰他一生過著亦官亦隱亦居士的逍遙生活,但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陷兩京后不能保全氣節,受封偽官,政治上失節,使后人讀他那些慷慨激昂的邊塞詩時心情大打折扣,實為可惜。其他如清代文人錢謙益,牧齋詩文俱佳,在江南一帶被奉為文宗,實為文壇翹楚,但其原為明大臣,官至禮部尚書,李自成入京,牧齋隨之,后清兵入關,牧齋又早早降清,其行為不僅時人鄙之,連清乾隆帝也大為不賞,后帝命修清史時增立《貳臣傳》,將錢編入之,猶嫌不足,又將錢編入《貳臣傳》乙編,以別于忠心降清的洪承疇,可見人品在世人眼中,尤其在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何其重要。
雖然文人不一定要個個有氣節骨氣,但若一個名人,一旦做出有傷民族大防的錯事來,世人一般不會原諒,這也正是大是大非的事情,非等閑事可比,古人一般將個人思想品德的修為看得很重,所謂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又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文人,尤其是正直的文人謹奉的做人原則,千百年來,憂國憂民,投汨羅江自沉的屈原,抗擊外虜,最終慷慨赴難的文天祥,史可法,這些人品文才俱佳的前人無論在哪朝哪代都受人景仰,而秦檜若非位高權重,牧齋若非身逢亂世,大概亦可善始善終,奈何天意弄人,人一旦遇上大是大非的時節,便功過立判。
想起一首古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可惜世界上沒有假設的事,這些人的功過是非早已塵埃落定,只是偶然翻讀他們的文章時,仍不免要想到文字之外的許多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