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個人能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看的是他的言行,無關與他的年齡職業和身世。
我自認為自己對別人的態度最初都是保持著尊重的姿態,如果不是他的言行舉止惹毛了我,我是不會輕易地對他產生看法,更不會輕易的去厭惡一個人。
有一些人是真的不值得你去尊重的,就算你努力的說服自己去尊重他,可是心里還是膈應的很,你始終做不到從心底去尊重他。你在言語、眼神里面就會表現出來對他的不滿。與其這樣,你還不如直接的表現出你不喜歡他,他的言行是你不能認可的,甚至是讓社會無法接受,他就是得不到你的尊重。
我們中國人都講養老愛老敬老尊老,都特別看重年齡,認為是自己的前輩都應該是尊重,對他們要抱有尊重姿態。
但是近些年來的老年人,仗著自己的年齡鬧出的各種事情,讓我對這個說法產生很大的懷疑。公交車因沒及時讓座而對孕婦大打出手的是老年人;高考前夕在小區上大放音樂跳廣場舞的是老年人……
這樣的行為,怎么讓我們去尊重他們?可能我們更多的評價是他們倚老賣老。
所以我更認同這句話了,那就是我們要尊重的不是他們的年齡,而是他們的行為。只有當一個人的行為能夠得到認可,他這個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一個人做事的方法、態度,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會讓別人去想,這個人是否值得我尊重?
一直以來都很尊重醫生和護士,覺得他們與“白衣天使”這個詞就是標配,可是有一些護士的態度實在是讓我提不起對他的尊重。
因為意外的受傷,在醫院里面住了幾天。難免要和一些醫生、護士打交道。和多數醫生護士相處下來都是覺得挺好的,除了那一個護士。因為多日以來都是打三瓶藥水,在這個護士值班的這一天他只給了兩瓶藥水,所以就會問他是不是少拿一瓶了。只是很平常的詢問,可是她的反應太出乎我的預料。高分貝的聲音穿透整個住院區,說我說她拿錯藥了。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誤解了,已經演變成了我對她的惡意中傷。而事實就是她少拿一瓶藥水。之后我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我不可能從心底里尊重她。
其實不管是事實怎樣,認為作為護士,處理病人的一些平常問題是職責所在。如果每一個醫護人員都像他這樣的態度,“白衣天使”這個行列怎么能夠得到別人尊重與認可?
前兩天看了一則微博,微博的內容引起很大的反響。甘肅蘭州的一個無腿的聾啞人,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拾撿別人弄壞的、丟棄的共享單車80多輛。有時候大半夜冒雨也要將被丟棄的單車馱回來,然后自己將它上上鎖修好,等待公司人員將車拖走。在媒體沒有曝光之前,很多人以為它是以此來掙錢,但后來發現這只是他的善意行為。
很直白的坦言,那些將共享單車無故破壞或丟棄的人的行為將會受到大社會大眾的批判與不齒。而那個無腿聾啞人盡管他身殘但人家腦子是清醒的,心地是善良的。他的行為足以證明他的教養,也足以讓社會尊重他。
很多的時候,我們經常會以貌取人,用這個人的外貌或者是第一印象來決定對這個人的態度。沒有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就已經對這個人貼上標簽。很多現實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尊重的人,不應以他的身世地位,外貌來決定,而是應根據他的言行。
每一個人都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你想要的尊重不是別人說給就能給的,而是你的行為舉止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別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尊重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