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
前幾天,一位老同學向我咨詢醫院里的脾胃病專家什么時間出診,以及中西醫對胃病都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這位老同學自己開了一家公司,喝酒應酬是他必修的功課。
我回答了他的咨詢,并且苦口婆心地對他作了一番飲食方面的健康教育。最后問他,對健康有什么看法?
老同學這樣回答:現在醫學這么發達,我從來都是有病去醫院,一向聽大夫的話,學習健康知識,一來沒時間,二來那是醫生的事,自己也不懂。
有病去醫院,這個做法沒有錯,但是觀念絕對有問題。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一句古訓,意思是說,事情做得不好,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并想辦法解決。
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同樣需要反躬自省,而不是全盤交給醫生。
在醫學落后的過去,物質貧乏,生產力落后,人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相對低下。普通百姓得病后求醫很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只得自己分析原因,然后用一些聽來的偏方土法來治病,并由此積累經驗,維護健康。
當今,生產力高度發展,醫療科技發達,社會分工愈來愈向專業縱深發展。物質財富唾手可得。人們自然地把重心放在了外面的世界,都在改造外部世界,而改造自身世界的能力不斷弱化。行有不得,不再反求諸己,而是反求諸人。
自己只做伸手黨寄,希望于他人全權為自己解決問題,當他人的幫助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便要心生怨恨和責怪。
就像我的那位同學,并不主動德芙反省自己的飲食行為而作出改變,只寄希望于醫療手段。即便一時緩解了病痛,也不會得到很好地康復效果。
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一家公司去管理,就對了。
一家公司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必定是經營者不斷學習管理知識,從運營中不斷總結經驗,自己處理公司問題,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一家公司的CEO是絕不會把管理工作和各種決策完全交付給旁人的。
身體健康的管理和公司是一樣的道理,公司的問題常常出現在經營者身上,只有老板自己能解決,即便公司里常年聘請著管理顧問作為公司的保健醫生。身體也一樣,大多數疾病就像公司里出現的問題,必須自己做出改變,才能改善,決定性的因素在自己,而不是醫生。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為了身體的健康,學習一些醫學常識,對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出反省和改變。然后再讓先進的醫療科技為我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才真正是,幸甚至哉。
我的健康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