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接上節(連載)《石猿記》第五章(20)
話說玄武正在無奈何間,欲步入戰陣。
有那火神星君,早已按耐不住烈性,左手金鞭,右手方天畫桿神戟,口噴烈焰,向陣中沖來。出手便將金鞭纏住了石磯。
石磯大怒,暴呵一聲:“大膽”。借定神針之能,施法調水克火,再避神戟,劍指火德神君之左手。
火神未料,石磯速度如此之快,眼見得劍指左手,鞭纏其身,收不得,只有棄鞭,跳出戰圈。
石磯并未因此而留情,跟進間,又將劍,順勢改向眉心,起左腳,踢向火德星君右小臂。
火神呼疼撒手,神戟應聲,飛向天外。
據說,此戟,后被一名曰呂布者所得,在那后朝三國逐鹿中,出盡風頭。此乃后話,本書不表。
只說那石磯,戰敗火德星君,收起阿太麒麟神劍,由耳際間,取出水母娘娘的定水神針,心訣暗涌,手中霍然多了一根如意金箍神棒。
此寶一出,其他天將并無異動,可那風婆、雨師、雷公、電母四將,原本就是水部戰將,當然識得此寶,對其而言,己知再戰必敗,何來自辱。即收兵,回天請罪去了。
神針行,風雨行,神針止,雷電隱。這仗,沒法打了,聽誰的?
玄武見這場爭斗,敗者敗陣,退者退兵,再不上前,段難取之。正要上前接招,卻見上方,盤旋之大鵬金絲巨鳥,歷嘯而下,向石磯洶涌沖去。
丈許長巨鳥,由那高空,俯沖而下,力道之大,可想而知。
石磯雖處劣勢,但并無懼色,在那嘯聲起時,神針直指巨鳥頸項處,暴射而上,眼見著,就將撞在一起。
巨鳥雖大,卻極靈敏,看那閃光之物,直指自己項處而來,知道不好,急向右翻轉,同時,一雙利瓜,揮向石磯頭頂。
石磯急向后翻空,同時,神針橫掃,砸向巨鳥雙腿。
巨鳥回收雙瓜,旋風般升入高空。
石磯并未停頓,雖后提棒,直追高天,借飛升之勢,揮起如意金箍神棒,擊向巨鳥尾部。
可憐那巨鳥,撒下點點熱血,跌向西天。
據說,那大鵬金絲巨鳥,跌向西天后,恰巧被西天如來所救,從此,如來收為護法大神。其中細節,本書不表。
只說那石磯娘娘,將大鵬金絲巨鳥擊退后,目光移向真武大帝。此戰不可避免,只有分出勝敗,才能定論。
于是,玄武命金童玉女,照看身后負傷之靈官,并火神等眾,向其吩咐一番事儀,邁開方步,進入戰陣。
仙女與飛宇,退到一旁,各施兵器掠陣。
石磯右手提棒平舉,左手向后,罩定暗囊,直立八字形站定,目視玄武,伺機而動。
玄武先是手中無物,隨后右手空中虛抓,一把咫尺長桃木短劍,握在了手中。左手探入右袖,又取出一條黑綾飄帶,其上系著一只烏金黑環。
突然間,玄武張開大口,由口內噴出大水。
石磯以定水神針化之,并將神針就勢,砸向玄武真君頂門。
玄武雙手并無動做,卻在頭頂之上,突然生出酷似彎刀的一對黑色騎角,擋住神針。
石磯依勢,躍落玄武身后,雙腿連環攻向真君后心。
玄武揮袖左轉身,化解了來襲,同時,右手桃木劍,直刺石磯眉心。
石磯如意神棒橫掃桃木短劍,兩器相撞,金花四濺,并伴有金器相擊之刺耳尖鳴。
直至現在,石磯才領教到桃木短劍之神能。
四位皇女和東方飛宇,更是驚之又驚。
雙方并未停頓。玄武不等石磯心定,早將黑綾之上黑環,砸向石磯后心。
石磯右轉身,急退丈許,讓過金環一擊,金環落向一塊巨石,碎石飛濺,隆隆有聲。而金環回旋,落入玄武手中。
第一回合,玄武多攻少守。
而石磯,卻守多于攻。
雙方重新站定,石磯首先發難。只見她雙手反扣如意神棒,右手上提,左手在前下推,猛力砸向地面。隨著一聲巨響,無數塊碎石,飛向玄武大帝。
玄武右手持劍隱于身后,左手黑綾飛舞,碎石隨綾而落。
石磯就勢,左手推棒跟進,如意棒直擊玄武小腹。
玄武急向上飛升,同時雙腳踏向石磯頭頂。
石磯借勢,鯉魚翻身,神針攻勢不減,射向玄武雙腳。
玄武急收雙腳,躍落一旁。不料,神針又至,橫掃腰際。玄武后仰,幾乎臥倒,免強躲過一擊,同時木劍與胸前,讓過神針,直剌石磯前胸。
石磯雙腿用力,躍向高空。
玄武得機會,重新站起。尚未站穩,神棒又至頭頂。玄武揮綾拋出金環,一束金光,將玄武護定,同時,一團烈火,撲向空中石磯。
石磯心訣,隨心而動,神針回收,大水如約而至。
水阻火勢,火克水功,空中相抗,水火不容。
就這樣,一上一下,一火一水,不相伯仲,水龍火蛇,難分負勝。
水火重天,又戰了半個時辰。
一旁觀戰的四位仙子,心急欲助。而東方飛宇,更是左右為難。
只見飛宇打開折扇,向著那難解難分的水首火頭,猛揮數扇,狂風頓起,將戰在一起的水龍火蛇,吹的無影無蹤。
繳戰中的石磯與玄武,借風勢,同時向后,躍出丈許。消去風力,穩住身形,重新站定。并同時向飛宇看了一眼,卻又都是面無表情。
東方飛宇,見對搏雙方,都未受傷,心略平靜。
玄武站定北位,收起環綾,雙手持劍,指向高天,訣隨心出。一團霧氣,由劍尖處生成。
石磯見之,不敢大意,急收神針,由暗囊中,隨即取出渡靈竹簡,雙于合什,將簡置于心,雙目注視玄武,聚意全神貫注。
只見玄武大帝,由兩鼻孔內,呼出坎離二氣,于那劍上霧氣相容,緩緩旋動,勢態由小至大,越旋越猛,玄武身影,漸漸沒入其中。
石磯早也隨之念動心訣,飛砂走石,平地而生。石磯娘娘,在滿天昏暗中,失了蹤影。
風聲,雷聲,時現時隱;霧氣,砂石,如影隨形。飛旋不止,滿天洶涌。白云無影,紅日隱蹤,眾仙諸神,以雙手遮面,肌膚仍被飛砂擊的疼痛。站立的山峰,也在影影做動。
不知過了多少時辰,突見砂石煙霧之上,射出兩樣物品,雙雙停懸于高空,靜力不動。片刻間,卻又雙雙暴裂,碎片四飛,若速溶之雪片,漸漸消去的無影無蹤。
煙霧砂石散盡,石磯和玄武,立于原地未動,都是兩手空空,都是雙手合什立于胸口。
只是看起來,石磯臉色發青,鬢角略亂,但卻面帶笑容。
而玄武,鼻血點點滴落,面容黝黑,毫無表情。
四仙女,金童玉女,靈官火神,各自上前扶之。
而東方飛宇,卻難于舉步。
這時,早飄出三霄天女,手捧兩粒丹丸,分取一粒送于石磯,并玄武。雙雙腹下后,兩位仙家,才有所動。
只聽玄武真君首先開口言道:“多謝娘娘手下留情。”
也聽石磯娘娘輕聲回道:“彼此彼此,真君尚有蒼龍未施,若用,石磯早成廢人。”
玄武連連言道:“不敢,不敢。”
石磯又向三霄天女致謝。
三霄天女道:“多謝娘娘化解此局,生死之戰,以命相搏。天尊今已對玉帝有所交待,想來,不會再生枝節”。略頓又道:“娘娘對眾皇女和東方飛宇有何安置”?
石磯略做休息,回道:“此戰,想來玉帝定能知曉詳情。想那玉帝,對于真君,已無話可說,以后事非,應皆由我石磯一人承擔。皇女們和飛宇,想來是回不得天庭了,何去何從,還是由他等自己定論”。
即在石磯和玄武,恢復元氣之時,眾皇女,已各自議得所蹤。
首先,彩虹雙劍女赤衣仙子,來到石磯近前,告別道:“我曾有幸結識九天玄女,受益非淺。今日,告別皇娘,并眾小妹,西上昆侖山,投奔昆侖山九天玄女,完成修心養性之功德”。石磯吩咐其保重。赤衣仙子叩首后,身背彩虹雙劍,揮淚西上昆侖,從此苦心修真。
畫女綠衣仙子和花女青衣仙子,也至石磯近前,含淚言曰:“我兩姐妹,酷愛深山大川鳥蟲花草,今知川地神農架,很是神奇,便隱居于神農架,種花栽草,繪畫描紅。今日,別過皇娘,還請皇娘保重,并代女兒向皇母請安”!言罷,雙雙叩首謝別。
石磯吩咐,也可悄悄向天走動。兩女言:“女兒心記”。
又別六妹與飛宇,再言保重。言罷,揮淚雙飛,向南,隱于神農架,大山之中,從此安享大川美景。
最后,是蘭衣仙子和東方飛宇,雙雙叩首謝恩。六仙女稟道:“我今,陪飛宇先返魯西,拜別東方慈父母。依飛宇之意,游走江湖,行俠仗義。也欲尋得一處山水秀麗之所隱居,平淡度日足也。今別皇娘,望皇娘多多保重,女兒失孝了”!
石磯含淚扶起六女,耳語隱訣,再言小心。
蘭衣仙子點首起身,與飛宇攜手,灑淚別眾。從此,蘭衣仙子和東方飛宇,游走江湖,覽盡山川,行俠仗義,狩獵惡頑兇霸,隱名埋姓,雙翼同飛,廣施道德,屢展奇能。
此段故事,本書不表,看官只到那《三界緣》一書中,便覓的清楚。
有詩曰:
春來潑墨繪山青,
夏至揮鋤種柳婷;
秋晚舞綾舒舊愛,
冬晨收劍隱俠情。
…………
諸般事儀各歸其途后,石磯并不留戀武當山風景,告別玄武真君和三霄天女等眾,攜上碧云、彩云,駕起祥云,升上云天,直向瑤池飄來。
不料,行至天河,又遇一件奇事,不知石磯娘娘如何處之,聽我慢慢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