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點贊分享!
最近廈門連著下了一周多的雨.
天氣終于放晴的時候.
我把這一周堆積的小小魚那些洗了沒有被太陽暴曬的衣服拿出去晾曬.
整整七套十四件掛了一整條晾衣繩.
隔壁姑娘問我你家小小魚衣服怎么這么多.
我回答再下一周的雨都還可以每天一套換著過來.
我嫂子和他姑姑還有我自己很會給他買衣服.
記得他還在肚子里的時候老家有種說法.
剛出生的寶寶要穿別人穿過的衣服好帶養.
那時候我閨蜜說她家娃的衣服要不要送幾套給我意思著穿.
他爸爸拒絕了.
說不用,我們自己買新的穿.
我特別能理解先生的意思.
我和他都是出生在兄弟姐妹好幾個的家庭里.
在我們之前都有姐姐和哥哥.
所以小時候我們這樣的家庭和兄弟姐妹多的情況.
除了穿姐姐或哥哥第二年退下來的衣服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新衣服.
那個年代.
我們一樣年紀的80后基本都是物資匱乏新衣難求的年代.
在現在條件正在慢慢改善的時候做了父母.
就很容易在孩子的世界里重過自己的生活.
小小魚作為男生能像女孩子那樣精心打扮的機會很少.
每次買他的衣服也是找來選去就那些款式.
在衣服的世界里女人永遠占有市場.
沒想到從小孩子的世界里就開始明顯區分了.
即使這樣我每次都很喜歡給他買衣服.
看著可愛的.
想著他穿可能會帥帥的.
看著模特感覺他也能hold住的.
還有我自己眼里喜歡的那種小男孩穿的.
每一次擊中心里的一個點就會買.
除了衣服.
也很會買的就是玩具.
在孩子世界里拼湊兒時自己那漸漸找回的零散拼圖這件事上.
我想很多媽媽和我一樣當著剁手黨卻甘之如飴.
像我這樣出生在農村的80后.
我們的兒童時期是很少有一件像樣的玩具的.
泥巴和著水,揮舞著家里斷掉的飯勺就能堆堆砌砌做著建筑師的夢想.
一條電視蓋布或一片蚊帳加一個發箍就能降妖伏魔的演著觀音和白素貞.
裁剪的很整齊的白紙上面寫上錢幣的額度就能在一個過家家的世界里幸福度日.
透過彈珠臆想水晶世界.
揮舞衣袖在紙牌里拼個輸贏.
那時候有個芭比娃娃的女孩和有部塑料模型車的男孩.
在我們眼里就是富貴之家的公子和公主.
因為那個年代.
人們還在為著生存想盡辦法.
為著全家吃飽穿暖絞盡腦汁.
玩具在那時.
無所謂也不重要.
但現在精神的追求已經遠遠趕超物質的滿足.
而我如此舍得給小小魚買玩具除了想滿足自己兒時對這方面的缺乏.
更多時候是不想看到孩子因為特別渴望什么東西而望著別人有的那件物品露出的那種渴求的眼神.
我聽過一個朋友說小時候覺得爸爸最牛的事情是那次又因為想去別人家看電視被人攔在外面哭著回家.
之后她爸爸給她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
自此她也可以很驕傲的邀請朋友來家里看或者高傲的拒絕那個攔她門的朋友入內.
這就是父母之愛.
力所能及的保護著孩子的自尊.
何況現在條件好些了.
正常的滿足孩子對玩具的需求對培養孩子從小的自信心也是有幫助的.
對某些物件的思而不達常常會扎根下深深的變成內心的欲望.
挖掘出來后稍微引導不正就容易變成一個因為迫切想得到滿足而不擇手段的人.
統觀我們現在的社會.
其實相比更早之前是富余很多的.
但仍然會有一些因為一點利益或便宜就丟失大好前程或幸福生活的犯罪行為.
我想到我自己長大后最舍得花錢在吃的方面.
從大學畢業后開始自己能賺錢時漸漸在朋友圈塑造了一個吃貨和飯量很大的人.
終其原因都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小時候家里窮但好歹每次爸爸捕魚回來從網上解下來的大小雜魚都是新鮮美味的.
就著地瓜米也算是每一餐都吃飽喝足的.
但是因為村里的教育師資只到二年級.
我三年級就被送到離鎮上不遠的姑姑家里.
那時候姑姑常年在外唱戲.
是親家婆養的我.
經歷過更苦吃過樹根綁過小腳的親家婆節省習慣已經深入骨髓.
每餐都是咸菜.
一碗魚要藏到長霉了才拿出來吃.
而初中就寄宿到學校.
每周自己背米去學校燉.
配菜也是每周一碗家里燉好吃好幾天的肉末燉蛋或榨菜或豆腐乳.
偶爾非常嘴饞三毛錢打一碗蛋花湯都算是奢侈的了.
高中到縣城寄宿生活費也相應提高一些.
不再背米也沒辦法帶菜.
每餐都要算著伙食費點菜.
如果特別想吃的時候早餐奢侈的多吃了.
中午或晚餐就要少點一個菜.
大學算敞開吃的也是要每個月末就和舍友幾個掏出零錢大家買過橋米線并肩熬.過后面的幾天.
畢業上班開始可以自己賺錢時.
真的是敞開了吃.
每個周末流連于各條小吃街.
直到一下子往身體里塞進太多的垃圾食品.
導致青春期的痘痘找到舒適的據點.
青春歲月過后多年仍然頑強的盤踞在我的臉上.
時常想著臉面的事情.
卻奈何胃口已經習慣了這個量.
直到現在對我而言.
最悲傷的事情就是餓肚子.
所以小小魚從娘胎里出來就是一個吃貨真的是隨了我的胃口.
而我也確實不曾控制他在添加輔食后對各種感興趣食物的嘗試.
因為我們現在的條件對于撫養一個孩子來說想吃沒得吃是根本不存在的.
在別人都求著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他很有嘗試各種食物的興致我是喜聞樂見的.
而我出于對食物的喜愛充分理解想吃不讓吃的痛苦.
所以會花點心思在他開啟食物新世界之前將確實還不適宜現在吃的品類做甄別.
也深知假如一定要等到某些年紀才能吃卻因為牙口不好而想吃吃不了的委屈.
有個阿姨就是年輕時候吃過餓肚子的苦老來子女出息了根本可以隨性吃的時候.卻得心臟病.
據說這個端午節多么嘴饞吃一口雞肉都差點送急診.
小小魚這一代是真的越來越幸福的.
不管吃喝玩穿.
與其說寵溺他.
不如說我其實是借著媽媽的身份.
在孩子身上找到滿足自我和彌補幼缺的出口.
? ? ? ?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