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言一行將會對我的學生的人生產生影響,也許很小,也許很大,也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過了青春期的生命,在美麗而平靜的秋天,優雅地成熟,幸福地收獲。? ? 泰戈爾
梁啟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份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地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悶。”
家庭才是孩子扎根的土壤,唯有根深才能葉茂。
莫言說:“文學和科學相比,的確沒什么用處,但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教育也如此,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山窮處,云起;水盡頭,風來。班主任工作是什么?有時候就是先平靜了自己的內心,再平和地教育學生。平靜平和,才能跳出憤怒與焦慮,看到教育的一點點有趣與詩意。
水載歌載舞的過程中,一次次被尖銳石頭劃得遍體鱗傷,你卻看不出它的痛苦與傷痕,只看到它堅定地執著地耐心地包圍著沖刷著石頭,直到圓潤呈現。這是石頭變化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水修煉自身的過程?
“高知”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并不那么出眾時,產生焦慮、虛榮、苛求等情緒,讓孩子背負極大的精神壓力;
“土豪”家長唯錢論,溺愛自己的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是順其自然、不作要求,會寫名字就好;
“外來務工”家長,每日掙扎著生活在城市邊緣,自顧不暇,沒時間也沒能力教養自己的孩子。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能力有限,順其自然
《無問西東》里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我想這樣的話用來詮釋現在的教育也是可以的。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清代龔自珍說“彈指芳華如電”。
想起了一首歌里唱的詞:“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守著我的善良催著我成長。”
冰心說:“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席慕蓉說:“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地迎接著唯一的春天。”“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時光的含義,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這世間并沒有分離與衰老的命運,只有肯愛與不肯去愛的心。”
就算當年再怎么不懂事,怎么難教,學生一定會有懂事的那一天。這是一個老師必須堅定的信念。所以在教的時候,可以篤定一些,不要焦躁。
真正地愛學生,一定不是口頭上的說教,一定是采取實際行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一定是讓學生明確地感覺到老師沒有放棄我,老師一直在努力地幫助我。
網絡上有句話說: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大起大落,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也不會明白命運為何這樣待你。只有你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變故之后,你才會褪盡最初的浮華。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人生說到底是一個人的事情,沒有任何借口。
你注定輾轉,但終究不死。你要進步,無人能夠阻擋你。你不要進步,也無人能夠阻擋你。我不怕全世界阻擋,我只怕我自己舉手投降。
《菜根譚》中說“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前一句是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后一句是不用揚鞭自奮蹄。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道: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
學校和家庭一碼歸一碼。孩子在學校里,老師盡力而為,鼓勵鞭策懲罰十八般武藝全用上,能教育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同時老師教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家長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老師不要高估自己的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的復印機,家庭教育出問題,孩子就會出問題。學校代替不了家庭,老師代替不了家長。
我們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所以孔子說要因材施教;我們老師自己每一個人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也要尋找到那個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復制。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歷練,才能成就最好的班主任。
有時候,我們需要“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而有時候我們需要“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有時候我們需要“我的眼中只有你”,有時候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做一個情緒平和的老師,課堂就是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忽略掉絕大多數學生,和某個學生斗智斗勇。就算你贏了,你也輸掉了課堂。
一切包含著“鄙視”“怨憤”“討厭”“嫌棄”的眼神、話語、動作,都是不專業的,在教師這個職業中都應該避免,否則就算你表白千遍萬遍“我是為了你好,我是愛你的”,也沒有用。
一個情緒平和的母親是一個家庭最需要的,一個情緒平和的老師是一群學生最需要的。
教育不是萬能的,我們要保持平和的心態,正確看待我們的教育行為。不要以為我們的一點點鼓勵就可以徹底改變一個學生,更不要以為所有的學生都是可以鼓勵的,有一些學生也需要當頭棒喝。我們要做的是神農嘗百草一般,嘗試各種教育方式,盡力而為,無愧于于心。
一直努力,直到無能為力。
在課堂上忽略屢教不改的學生,課后再單獨輔導;在工作中忽略學生帶給我的苦惱與麻煩,看到他們身上惡行之外的一點點好。這個度人的過程,漸漸成為度己的過程,我的修養日漸提升。
我的父親說:教書這個職業,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人生境界達到圓滿的一個途徑。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每一個可愛的班級背后,都有一個殫精竭慮的班主任。班級問題層出不窮,有點像打地鼠的游戲,此起彼伏,打不完的感覺。
你能做的就是把你能做的都做一遍,但是不要以為他們的改變是你的功勞。人只有自己要改變才真的能改變,你只能是催化劑,還不一定有效果。
我們能做的,就是靜下心來,不和學生生氣,不和學生賭氣,不和學生斗氣,不拿學生出氣。把能做的都做了,等到風景都看透,再慢慢感受細水長流。
付出很多,收獲很少,用心良苦而學生無動于衷,也是極為正常的事。教育之艱難,難在一切并非都能由老師一手掌控,而是各種因素雜糅在一起;難在不是說教便可以改變一切,而要天時、地利、人和、多種方法適時而行,所以教師心態要平和。
竭盡全力直到無能為力;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教材吃透,課堂上不講一句廢話,你精氣神十足,講解清晰,表揚鼓勵,杜絕抄襲偷看,讓能考高分的得高分,讓接受能力差的考及格,學生一本賬都在你心里,怎么可能不出成績?
教師行業目前面臨很多無奈無助無力的狀況,但是,哪個行業又是每天輕輕松松的呢?既然如此,管住自己的嘴,少發牢騷;管住自己的耳朵,少聽牢騷,不帶給別人壞心情,也不讓別人帶給自己壞心情,是我們遠離負面情緒的好方法。
師生是共同成長的,度人就是度己。帶著慈悲、感恩、愛意、美好的心情去做事,是快樂的,就算腳下踏著荊棘,手里忙個不停,心也是安定的。
你把學生當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學生當惡魔,你就生活在地獄里。
道存術自在,愛在術自有。這是每一個老師都必須深記的話。
在南京行知基地的墻上,寫著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
“捧著一顆心來”,這六個字不就是最好的“術”嗎?
“不帶半根草去”,這六個字不就是最好的“道”嗎?
新的一年,你依然要做好受委屈的準備。
不僅僅是做老師,其實人生也是這樣。無論你懷著多大的善意,仍然會遭遇惡意;無論你抱有多深的真情,仍然會遭到懷疑;無論你呈現多少柔軟,仍然要面對刻薄;無論你多么安靜地只想做你自己,仍然會有人認定你就是追求名和利;無論你多么勇敢地敞開你自己,仍然有人會在背后議論你。
不求人人說好,但求問心無愧。
教育注定是艱難的。人的性格中有52%來自遺傳,幾乎永遠無法改變。所以我們常常感慨,有的學生真的很聰明,但就是懶散不求上進,要是他(她)能勤快一點的話,不知道會有多好。其實,有可能這樣的懶散和不求上進永遠無法改變,因為來自遺傳。在剩下的48%中,能夠改變的也是微乎其微,除非是他(她)自己想要改變。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只是學生生命中的匆匆過客,是一個重要他人。永遠不要指望談一次話就可以改變一個學生,永遠不要指望一次鼓勵一次批評就可以讓一個學生徹底醒悟。教育從來沒有那么神奇。我們遭遇的更多情況是學生的進進退退,在一次次犯錯——教育——改正——再犯錯——再教育中,有些老師的耐心被消磨殆盡從而選擇徹底放棄。教育就是一次次拉鋸戰,永遠不要選擇放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也許有時候學生畢業了我們還是沒有教育好他(她),那也沒有關系,因為你已盡力。真正的成功,是你內心的平靜。因為憑著良心做事,因為已經足夠盡力,因為問心無愧,而內心平靜。
詩人海子說:村莊里住著母親和兒子,兒子靜靜地長大,母親靜靜地注視……
有些風雨要讓學生去經歷,有些坎坷要讓學生去踩踏,有些錯誤要讓學生去擔當。我們一起做那個靜靜注視默默陪伴的母親,篤定安詳。
光看到一個人身上的缺點永遠不會讓人進步,讓人愿意改變的往往是別人對她優點的認可。
一個孩子一旦嘗到了一點點學習的甜滋味,那就像是一輛車被車鑰匙插入后一轉,發動機起動了!
“各位家長,在我們要求孩子努力要求孩子優秀的時候,我們要問問自己,我為孩子做了什么?我想告訴大家,孩子承受的壓力確實很大,競爭很激烈,他需要你和他一起奮斗,他需要精神上的鼓勵,需要你強有力的肯定和支持。他不需要你整天的嘮嘮叨叨,更不需要你物質上的超常給予,他們在意的是精神。真的,別把他們看得很俗,以為他們只想要名牌衣服、手機。他們這個年齡,口是心非,雖然嫌你嘮叨,可是你真的只管自己應酬不管他的時候,他會很孤獨。他們孤獨,就會尋找虛擬的世界來填補空白。那時候,你們的心會離得很遠。
人有個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對你九個好你不一定感激,但是對你一個不好你就懷恨在心。
“幸福是什么,有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敗小怪獸’
教育的態度就是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