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無論何時何地,讀起維特為愛瘋狂的悲劇故事,總讓人淚流滿面。
也許,你會質疑維特的執著,因為偌大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迷戀一個已有未婚夫的女人,又何必在綠蒂結婚后又糾纏不清?正如綠蒂所說,為什么非要愛我,維特?為什么愛的偏偏是我?我已經是別人的人了,為什么愛的恰恰是我?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講到特蕾莎離開托馬斯后,托馬斯陷入綿延而又絕望的痛苦中,決定立馬從蘇黎世回到布拉格找到特蕾莎,這個與其他女性并無差別的平凡女子,在他的心中就是“Ja,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非特蕾莎不可!而對于年少癲狂的維特來說,更是非綠蒂不可!
他不是沒有嘗試過忘記綠蒂,他也不想讓綠蒂和阿爾貝特之間產生隔閡和矛盾,他在阿爾貝特從外地返回之后,毅然決然地要離開綠蒂。
沉著穩重的阿爾貝特足以讓維特放心把綠蒂托付于他,可是也正因為阿爾貝特太優秀了,這個未婚夫的存在讓他萌生出泛濫成災的醋意。但他畢竟是綠蒂愛的男人,愛屋及烏,維特不得不強迫自己去敬重阿爾貝特。
心醉神迷地愛上了一個人,一日不見便心亂如麻,他果斷地辭去公職,再次回到綠蒂身邊,可如今的他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現。
他無法掙脫愛的漩渦,也深知自己身處道德高地,戰戰兢兢。他躊躇,彷徨,悵惘,他突然想到,死才是他唯一的解脫,唯一的希望,綠蒂可以解脫,阿爾貝特也可以放心。
他的死似乎是為了成全,就像維特所說,如果在三人之中選擇你個人去死的話,他選擇去死。而他自殺時,書桌上放著的一本《艾米莉婭?迦洛蒂》,也是為了向世人宣告他對道德的堅守,對綠蒂唯一的愛的堅守。
02
對于人來說,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因為“人的天性都有其局限:它可以經受歡樂,悲傷,痛苦到一定的程度,一旦超過這個限度,他就將毀滅。”
曾經,維特和阿爾貝特就自殺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從維特口中所說的毀滅,早已為自己悲劇的人生敲響了鬼魅的喪鐘。
我欣賞阿爾貝特所說的話,他說,某些行為的發生無論出于什么動機,其本身總是一種罪惡。
就像維特最終選擇了舉槍自殺,無論出于什么動力,自殺都是一種罪惡。即使他知道綠蒂心中有他的位置,即使他還有深愛他的母親,即使他知道基督教教規規定,自殺乃犯罪行為,自殺者不能葬在教堂公墓,他也要走出這一步,他也不得不邁進這令人唏噓不已的死亡之旅。因為這些痛苦已經成為了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已經超出他所認為的限度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世間,何嘗不是置身煉獄,如果每一個深陷絕望深淵的人都選擇自殺這條狹隘之路,那么我們如何向星辰大海證明我們依然熾熱的心靈,如何向無邊世界宣告我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們如何甘心,自己被自己打敗?
維特太過屈服于命運了,他在被綠蒂責備沒有節制后,便發出這樣的感嘆,
“人的命運不就是受盡那份痛苦,喝干那杯苦酒嗎?——既然這杯天上的上帝用嘴唇岬一下都覺得太苦,我為何要硬充好漢,裝作喝起來很甜呢?”
這句話聽起來慷慨激昂,實則是懦弱者的托詞,對于一個男人來說,未免過于幼稚了。
他,選擇自殺,就是一個幼稚的象征。
縱然人生多艱難,但我們依然選擇相信,我們選擇讓生命不息,昂揚進取,拓寬我們人生的歲月年華,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身邊的人。
我們要做海明威筆下倔強的老人,你盡可以毀滅他,但你不能打敗他!
如果維特的人生可以重來,看到悲傷欲絕的母親——父親去世后,是她一個人把他撫養長大,他是否因沒有感恩母親而后悔?看到淚如雨下的綠蒂,他是否想過,他曾經是多么不愿意讓自己深愛的綠蒂受到傷害。這人世間還有那么多美麗的風景,鳥語花香,鶯歌燕舞……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他一定會后悔自己之所為。
03
情緒千變萬化,惡劣的情緒超越理性便會釀成悲劇,而我們對人生的修煉,其實就是對自我情緒的掌控力。
少年維特的煩惱主要來自于他復雜多變的情緒,他時而積極進取,愛綠蒂的弟妹,與他們打成一片;時而醋意橫生,墜入地獄,歇斯底里;時而意氣風發,因為綠蒂對他的一句夸贊,興奮多日。然而,最終消極情緒占據了他人生的極大部分,也讓消極情緒控制他選擇了毀滅。
維特剛開始在公使身邊工作時,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鼓足勇氣,改變現狀。他說,“如果我們竭盡自己虛弱個疲憊之力,一個勁兒地勇往直前,那么我們往往便會發現,盡管我們步履蹣跚,而且逆風而行,卻比那揚帆使槳的人走得更遠——如果能同別人并駕齊驅或者甚至超兒過之,就會真正感覺到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又被嘮嘮叨叨的公使煩死了,說他是無人能出其右的笨蛋,拘泥刻板,啰哩啰嗦,從而遞交了辭呈。
后來,當維特看到自己喜歡的胡桃樹被砍掉時,他又說,如果他是侯爵,他就不會為兩棵伐與不伐的胡桃樹而操心了。
其實,他原本可以做到公使之類的職務,獲取他想擁有的東西,可是他始終被愛情羈絆,根本沒有真正規劃過自己的人生,沒有理想,沒有追求,可以看成是不思進取,自甘墮落,感性過多,傷人傷己。或者說,他有一種病態的理想和追求——得到綠蒂,得到愛情,然而,這無疑是狹隘的。
身為貴族,他蔑視權貴,能夠和平民成為朋友喜愛孩子,把孩子和成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他平等待人,更有一顆赤子之心,良善之心,這也是他讓讀者喜愛的地方。
可是他又是常常失控的人,仿佛活在恍惚的夢境,分不清東南西北,搞不清夢與現實,死前遺書,告訴威廉自己對母親的愧疚,卻又不得不離開,渴望擁抱綠蒂卻又為此驚慌失措,也曾躊躇滿志,闖蕩事業,卻又無法忍受循規蹈矩……維特的一生,就是錯亂的一生,他始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活得很累,很累。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希望維特不再煩惱。